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百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受到其他业态、电商的迅猛冲击,行业净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国内百货业的毛利率仅为国外同行的一半。主要原因在于国外百货公司普遍采用的买手模式可以获取高额利润、确立竞争优势,而中国百货业的主流经营模式——联营模式的弊端则逐步显现,导致行业毛利率底下、商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本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及访谈,深入研究国内外百货公司的经营模式、深入剖析百货公司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分析买手模式的成功要素,试图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契合市场需求的、科学完善的买手模式以帮助百货公司获取竞争优势,增强差异化竞争的能力,帮助我国百货公司在同业竞争中摆脱同质化,提高经营能力和赢利能力。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论文针对国内百货业利润率偏低的问题,从百货公司经营模式入手,深入分析目前国内百货公司普遍采用的联营模式存在的弊端,全面比较联营模式与买手模式的优劣势,并提出现阶段国内百货公司引入买手模式尚存的主要问题。其次,通过对美国、欧洲、日本百货公司买手模式的研究及多个实例分析,总结归纳出国外买手的三种典型模式:买断经营、独家经销、自有品牌。并剖析三种模式在盈利来源、运作方式、经营能力要求、存货风险、产品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结合访谈资料,对百货公司服饰品类流通价值链进行分析和验证。第三,论文基于服饰商品流通价值链、国内百货公司价值链,创新性的提出国内百货公司买手模式的价值模型。买手模式的价值模型以买手体系为核心、以协同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为支持,并着重从国内百货公司价值增值环节出发构建买手体系,明确其职能设置、组织协同、人员培养等各重点领域的具体内容。结合该模型,对国内百货公司价值链进行分解和重构,形成基于买手模式的国内百货公司价值链。最后,论文针对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国内百货公司,提出品牌差异化、商品特色化策略等买手模式构建策略及买手组织、买手队伍建设、理念提升等建设策略,为国内百货公司向上整合商品流通链条、从零售终端向加盟商、总经销商乃至品牌商(自有品牌)的角色转变提出进一步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