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送达难的现状剖析及其化解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送达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看似微小却又极为重要的制度。送达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得以形成互动的基础和制度保障。送达在民事诉讼中具有独特的程序价值和功能。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常常遭遇“送达难”的困窘,“人难找、门难进、字难签、话难听、事难证”,是法院送达难的真实写照。其具体表现为:直接送达效率低,存在适用顺序混乱问题;留置送达难以有效规制当事人恶意逃避送达,也难以获得相应人员和组织的协助;邮寄送达则在送达回执、邮寄机构、适用顺序等方面存在实践与立法背离现象;公告送达存在滥用之嫌,而协议送达、电子送达在部分地区近乎虚置。上述问题均严重掣肘民事送达制度的功能发挥,降低了民事诉讼中各项程序之间的衔接度。造成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成因较为复杂,既有送达主体单一、送达方式落后等法律因素,也有法院案多人少、送达惩戒措施缺位、法官非理性选择送达方式等司法因素。此外,人口流动性加剧、社会诚信缺失、公民法律信仰的不足等社会因素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事送达制度的顺利运行。解决民事诉讼“送达难”的措施主要有:树立多元化的送达理念,并以送达实效作为选择送达方式的标准;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送达,打破送达主体单一化现象;优化法院内部送达资源,推进新型送达方式的适用;加强立案阶段送达信息的形式审查,构建完善法院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明确当事人送达地址变更申报义务,并强化妨害送达的制裁力度等。
其他文献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观念大约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对于什么是城乡一体化,不同学科有不同界定。法学视角中的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制度变革和渐进过程,打破并最终消除城乡二元
采用ANSYS程序定量分析绘制了背景工程中检测到的焊瘤缺陷对钢管直接相贯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影响曲线,根据影响曲线得出较大的焊瘤缺陷应引起重视并给予磨除清理的结论和建议.
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多达246个,还有18家企业馆。每一个展馆都试图通过建筑和展示物向观众解释什么是更好的城市生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从地域特色、文明
大区域合作需要有一个围绕"核心"互动互联的区域环境,有一个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体制机制,用以约束、引导并调控区域关系趋向良性演进、协调发展。长三角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正>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社会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产品质量安
期刊
屈原因其精神品格的高洁壮美与文学作品的婉娩沉郁,千百年来一直成为历代士人批评的对象,人们通常把对屈原精神及其作品的批评现象称之为屈骚批评。屈骚批评开端于西汉,并贯
为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扰动事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借鉴贝叶斯网络表示不确定性事物的方法,建立了柔性作业车间生产关系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分析扰动事件对车间调度的
摘要:全球约有35亿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当中,快速城市化给城市的淡水供应、污水处理、生活环境和公众健康都带来了压力,而今后的几十年约95%的城市扩张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所以,必须采取行动,从城市设计、城市立法和城市及市政府的财政等三个方面对城市未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全球城市样本》的报告旨在对全球城市化的速度以及特点和城市扩张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潜在影响进行详细地分析,期望为各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