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茶品种生长生理及根系转录组对缺钾胁迫的响应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钾是植物所需大量元素之一,参与植物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离子运输及酶促反应等众多生理代谢活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性、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形成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钾缺乏时,许多植物会在形态和生理上形成一系列复杂的响应以适应缺钾胁迫,且不同品种应对缺钾胁迫的能力存在差异。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主产区南方各省林地土壤钾素普遍缺乏,钾素管理成为集约经营油茶林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都是高产无性系,已有研究多集中于这些品种的丰产性方面,对它们的耐瘠薄能力关注较少。本研究以表型差异明显的三个主栽油茶品种两年生本砧苗赣无1、赣石83-4、赣无11为试验材料,从植株生长性状、树体养分、生殖生长、光合及抗性生理等多层面来探究不同油茶品种生长生理对缺钾胁迫的响应差异,并从中选择了钾相对敏感型品种赣无1研究缺钾胁迫下其根系的转录变化,从转录调控水平对油茶响应缺钾胁迫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油茶品种生长及根、叶表型对缺钾胁迫的响应有差异。缺钾胁迫减少了赣无1、赣石83-4的苗高和地径增幅、分枝数、叶面积、生物量,但对赣无11主要生长性状无显著影响。缺钾胁迫不利于油茶主、侧根伸长,但能增大主、侧根直径及主根体积,其中赣无11的根体积显著提高。缺钾状态下,赣无11的主侧根体积、主根表面积及整株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其它两个品种。(2)不同品种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对缺钾胁迫的响应不同。相比施钾处理,缺钾胁迫使赣无1、赣石83-4各组织氮、磷积累量减少,且赣无1的磷、钠养分利用率显著降低;而使赣无11各组织氮、磷、钠积累量增加,同时钠养分利用率显著降低。三个品种在缺钾胁迫时钾含量及积累量均显著降低,钾养分利用率显著提高。缺钾状态下,赣无11较其它两个品种有更高的养分积累量。(3)钾是油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及生长最适钾浓度不同,赣无1、赣石83-4、赣无11分别在6 mol/L、12 mol/L、6 mol/L的K+浓度下花粉萌发率最高,在1 mol/L、3 mol/L、6 mol/L的K+浓度下花粉管最长。培养基中无钾或加入钾离子通道抑制剂Bacl2均显著抑制三个油茶品种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缺钾胁迫减少了油茶花苞数量且抑制了油茶花粉的萌发,与K2处理相比,缺钾处理下赣无1、赣石83-4、赣无11的花苞数量分别降低了43.39%、42.37%、23.52%;缺钾处理下赣无11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均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4)三个品种光合效应对缺钾胁迫响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发生变化。胁迫60d后,三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荧光参数及光合酶均低于施钾处理。胁迫90d后,K2处理反而对赣石83-4的光合作用和光合酶活性产生了抑制,而另两个品种仍然是施钾处理更好。(5)冬季低温期,缺钾胁迫使油茶根、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但降低了根、叶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指数(NBI)。缺钾状态下,赣无1冬季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赣石83-4及赣无11,但根、叶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赣石83-4及赣无11,说明缺钾胁迫对赣无1冬季叶片细胞膜的伤害较另两个品种大,但是细胞清除氧化物质的能力较其他品种差。(6)油茶生长形态指标与树体养分积累总体呈正相关,与冬季抗氧化酶含量总体呈负相关,与光合生理的相关性规律不明显。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表明,叶宽、各器官生物量、总生物量及侧根体积的大小可作为表征油茶耐缺钾胁迫能力的关键指标,赣无1及赣石83-4为钾相对敏感品种而赣无11为耐低钾品种。(7)缺钾胁迫使油茶根叶ROS含量及积累量在0~24 h显著增加,且根比叶ROS含量更高。缺钾胁迫0 h、12 h、24 h油茶根系样品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胁迫12h后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为332个,胁迫24 h后有156个显著变化基因,与胁迫12 h相比,胁迫24 h有221个显著变化基因。富集分析表明,缺钾胁迫会影响油茶根系细胞的钾离子吸收、代谢进程、细胞过程、对刺激的反应、催化活性和细胞膜组分等功能,在代谢功能方面,与碳水化合物、脂类、能量、氨基酸、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等代谢相关的路径均表现出转录表达响应。(8)钾胁迫调控相关基因分析发现,油茶根系通过调节钾吸收相关通道蛋白(包括钾离子通道及水通道蛋白)、氧化酶/脱氢酶、转录因子、激酶等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对缺钾胁迫做出响应。油茶根系在缺钾胁迫12 h钾离子通道AKT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但在24 h其表达量显著上调;与胁迫12 h相比,胁迫24 h的钾转运体POT6、编码串孔钾通道的TPK2和9种水通道蛋白的表达量上调。b HLH家族、锌指转录因子C2H2、CO-like、Dof、DBB及乙烯信号转导相关转录因子在缺钾胁迫中转录水平呈显著下调。随着缺钾胁迫导致根系K+吸收的不足,激素、跨膜转运蛋白及激酶编码基因的表达也受到了抑制。综上所述,不同油茶品种生长生理对缺钾胁迫的响应有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赣无1及赣石83-4为钾相对敏感品种而赣无11为耐低钾品种。缺钾胁迫影响了赣无1及赣石83-4树体对N、P、K养分积累,抑制树体生长,使它们在冬季低温期产生更多氧化物质,而耐低钾品种赣无11在缺钾环境生长状况仍然良好,但其大部分生理功能也受抑制。缺钾胁迫时,油茶根系有大量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发生显著变化,根系细胞通过上调钾吸收相关通道蛋白,下调部分转录因子、激素、跨膜转运蛋白及糖代谢相关途径来适应缺钾环境。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不同抗病诱导剂对猕猴桃褐斑病田间防治效果、叶片养分含量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情况,以筛选出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的最佳抗病诱导剂,为猕猴桃褐斑病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红阳’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单施与混施不同抗病诱导剂开展田间试验,药后调查测定田间褐斑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及叶片养分含量,并于果实成熟期对其果实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抗病诱导剂对褐斑病防
期刊
为促进企业市场营销与时俱进发展,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应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力度,深度挖掘企业市场营销数据,明确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使企业市场营销在产品推广和广告投放等方面以客户画像为基础,强化相关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文章围绕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降低成本、细分客户、提高效率的作用,对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为创新企业市场营销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期刊
以不同地区表现白毛病特征的蛹虫草为材料,分离获得2种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BYJ1鉴定为日耳曼曲霉(Aspergillus germanicus),BYJ2为焦曲霉(Aspergillus ustus)。通过侵染实验探讨不同添加方法下,植物生长调节剂GN-01对蛹虫草寄生性病原真菌的抗性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或在蛹虫草生长过程中加入稀释3 000倍的GN-0
期刊
石墨烯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采用五步法:以石墨为原料,利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采用化学法以水合肼还原制得石墨烯;再用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酸体系预氧化裁剪;进行水热二次剪裁;最后透析纯化,即得到石墨烯量子点。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石墨烯量子点的尺寸、形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具有较好的
期刊
学位
网络直播营销主播法律责任的确定主要源于《广告法》,网络直播营销本身是一种商业广告行为,主播作为广告行为的参与者,对其进行规制必然离不开《广告法》。本文从网络直播营销的属性、主播概念、特征以及现状入手,阐述了网络直播营销主播在广告法规制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包括身份认定、行为界定、法律责任界定以及行业监管等难题。之所以造成上述困境,主要基于主播的身份多元及重叠、行为属性不明且识别困难、法律规制不健全以及
学位
量子点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包括碳量子点和MXene量子点在内的新型量子点正被不断开发与研究。两种量子点均具有结构易调、分散性满意、光学性能显著、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在生物传感与小分子检测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两种量子点的研究进展,包括它们的合成路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性质(结构、电子、光学和磁性)和应用(传感、生物医学等),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便利。
期刊
学位
由于碳量子点特殊的零维结构以及表面丰富可调的化学官能团,再加上原料易得、生物相容性较好等优势,使它在传感、显影、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碳量子点有希望取代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在荧光探针分析、生物成像、细胞追踪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分类测定、测量生物小分子结构、测定化合物的pH值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关于碳量子点复合材料的普及应用,开发有效的合成方法是非常有意义和迫切需要的。
期刊
以广州市某地农村房地一体化项目为例,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技术手段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优势,设计了一套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房地一体测量混合作业模式。对采用混合作业模式绘制的地籍图成果进行精度检核,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混合作业模式测绘成果满足地籍测量规范中的一级界址点精度指标。本文的研究与应用为多源数据融合以及在工程项目中的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