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晶体热透镜效应对谐振腔动力稳定区影响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激光器因其输出能量大、峰值功率高、结构紧凑耐用、激光晶体材料种类繁多等特点,在激光测距、大气检测、电子器件微加工等范畴具有相当广泛的研究前景。但因为产生了热透镜效应,对应工作物质内的基模模体积随热焦距变化,极大影响了固体激光器工作性能的稳定,进而使其工作范畴受到影响。为了降低晶体内基模模体积对热透镜焦距变化的灵敏性,应使激光器尽可能工作于动力稳定区的中央。由于谐振腔动力稳定区范围通常由屈光力界定,因此,晶体的热透镜效应对动力稳定区域具有很大作用,对于谐振腔动力稳定区的研究和讨论也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通过对实验与理论的分析对比得到热透镜效应对谐振腔动力稳定区影响,为固体激光器热透镜效应的理论完善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基于抽运不均匀度因子对热透镜效应引起球差的影响研究;基于激光晶体热透镜效应对谐振腔动力稳定区的影响研究。为了研究热透镜效应产生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热传导方程,建立抽运不均匀度因子对球差因子影响的理论模型,得到:抽运不均匀度因子是影响热透镜球差大小和符号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过对Zernike多项式的拟合对其对应球差项理论分析,建立球差项、抽运不均匀度因子、球差因子、光束质量之间两两关系的等效数学模型。设计不同工作物质的长度和掺杂浓度下抽运不均匀度因子对球差效应影响的相关实验,指出:晶体长度越长或掺杂浓度越高,抽运不均匀度因子和腔内产生的最大球差值越大,球差零点对应的泵浦功率越低。利用测量得到的波前信息,通过对光束质量因子变化规律的分析,给定球差零点应存在的最佳区域。开展热透镜效应对动力稳定区影响的相关讨论,是实现大功率高亮度固体激光器热透镜效应调控的有效途径。采用传播圆法对动力稳定区宽度和位置发生讨论。基于“有效”热透镜焦距公式建立热透镜效应引起的球差与动力稳定区之间关系的物理模型。以此为基础,搭建激光晶体热透镜效应对谐振腔动力稳定区影响的研究实验,得到:在谐振腔动力稳定区边界和模式分离出现处存在着球差“瞬间变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作为判断动力稳定区边界和模式分离发生位置的重要依据。通过基于实验结果得到的波前信息来计算,反演出:在一些特殊位置,会存在输出振荡光斑半径溢出临界光斑尺寸的情况,此时光束质量会发生恶化。我们将这一现象存在的区域定义为“光束质量恶化区”,并分析“光束质量恶化区”产生的原因。
其他文献
1.4-2μm近红外激光处于人眼安全波段,其中1.5μm波段不仅对人眼的损害较小,也处于大气主要的投射窗口,在激光测距、光电对抗、激光医疗等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
新一代大容量、高可靠无线通信中,信道编码和协作传输技术十分重要。针对现代无线通信信道状况复杂,通信质量较差等问题,本文主要开展了极化编码协作技术研究。首先,介绍了现
声音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机器自动检测和识别音频当中所包含的声音事件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环境监控、无人驾驶、海洋监测、机器人、健康护理等领域发挥着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农业病原菌,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核盘菌的菌核和侵染垫结构在其长期存活以及成功侵染广泛的宿主
在混料试验中,我们考察的是试验中每个成份在所有混料中所占的比例对响应变量的影响,而不是每个成份对试验的响应变量的影响.混料试验设计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形成了两类主要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传统的导航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环境下列车对导航系统的要求。针对极端条件下卫星导航失效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以捷联惯性导航为基础的多源信息融合组合导
随着高性能、高集成电子器件的大量使用,高功率密度所导致的热量堆积已成为制约电子、激光等系统发展的瓶颈。喷雾冷却作为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型散热技术,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
研究目的:比较基于双摇跳绳的冲刺间歇训练(HIT-RS)与基于Wingate功率自行车的冲刺间歇训练(SIC)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能量代谢特征,以及探究经过6周基于两种SIT训练后,对机体有氧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由于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等优点,所以采用OFET为基本结构,制备了以有机半导体材料酞菁铜(CuPc)为敏感层的气体传感器。采用弱外延生长
飞秒激光成丝以及伴随的超连续辐射(supercontinuum,简称SC)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圆锥透镜的使用,可以将入射激光束转换为贝塞尔光束,并且可以形成独特的长焦深区域(远超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