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天牛生物学特性及成虫期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是我国东北林区严重危害栎树天然林的重大蛀干害虫,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了保护我国东北林区的栎树林,我们开展了栗山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和栗山天牛成虫期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栗山天牛生物学特性栗山天牛在辽宁省宽甸县3年发生1代,跨4个年头,林间世代很整齐。成虫最早出现于7月初,咬破树干树皮造成伤口,吸食树液补充营养;成虫发生期40d左右,有较强的趋光性,飞翔能力较强;一生可多次交尾和产卵,交尾2-3d后即开始产卵;卵于8月上旬开始孵化,此后一直为幼虫期,以幼虫越冬;羽化前一年幼虫个体增大明显,第3年5月中旬进入预蛹阶段,6月上中旬开始化蛹;成虫发生期主要集中在7月份。2.利用专用黑光灯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研究栗山天牛成虫期由于裸露性生活,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我们利用专用黑光灯进行了诱杀试验。结果表明,将黑光灯设置在山脊是诱集栗山天牛成虫的最佳位置;20:00-22:00时是引诱的最佳时间;晴天诱到的成虫数量远多于阴天。根据诱集到的成虫分析,成虫羽化前期和末期雄虫略多,羽化盛期雌虫略多。前期和盛期诱集到的雌虫的怀卵量平均为30粒/♀,和处女雌虫无明显差异,说明黑光灯诱集到的雌虫为卵已发育成熟而未产出阶段的雌成虫。表明黑光灯诱杀是控制栗山天牛种群数量的关键技术。对比试验发现,该专用黑光灯的诱集数量是普通光源的2.03倍。3.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进行了栗山天牛成虫不育性研究利用灭幼脲、除虫脲和杀铃脲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分别稀释成6种浓度对栗山天牛成虫进行了不育性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不同处理在成虫寿命、产卵量和产卵期、子代卵的孵化历期的差异均不显著,但后期产卵量要明显小于对照;不同处理间子代卵的孵化率差异显著。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1500倍以上的稀释浓度对卵的孵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孵化抑制率与浓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毒力方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灭幼脲500倍效果最好。4.利用引诱剂诱杀成虫研究试验设计了3种配比的引诱剂进行了成虫的室内和野外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引诱剂MRA效果最好,野外平均每个引诱剂能诱到11.8头成虫,与其它引诱剂诱集数量之间差异显著。野外最佳引诱时间是成虫发生期的7月份至8月上旬晴天的19:00-21:00时。在引诱剂MRA中添加高效低毒的胃毒剂MRP后对成虫没有忌避作用,但成虫取食引诱剂的时间缩短,取食2h后累计死亡率即达到80%以上,效果显著。本研究探索了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进行了成虫期防治技术研究,包括利用专用黑光灯诱杀技术;筛选出了可使栗山天牛成虫具有不育效果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研究筛选出了便于在山大沟深的林区使用的成虫引诱剂MRA。这些技术使用后效果显著,为栗山天牛这种重大害虫成虫期的防治提供了几种新的防治技术,这些技术对环境安全,无公害,为生产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其他文献
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建立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物流管理是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环节增值能力、推动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的关键。但目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技术更新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微信、微博以及自媒体等平台逐渐渗透进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意
流鼻涕是感冒、鼻炎的常见症状,但有些人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也会流鼻涕,如吃火锅、吃辣椒时。这种现象正常吗?
论文主要研究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敏捷卫星(Agile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 AEOS)任务调度问题。与传统对地观测卫星相比,此类卫星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具备滚动、俯仰、
针对某机械制造单位对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三例职业病,通过对主要工艺及设备勘查、管理资料收集、现场采样测量及作业环境评估等方式,开展分析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原因
目的:对比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胆红素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血清胆红素对ADH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