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多重变奏--穆时英创作探微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穆时英的所有作品纳入研究范围,首先从三个时期对穆时英的创作历程进行考察:既分析了穆时英在前期创作的“南”“北”极立场(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向左翼靠拢,然又与左翼保持距离,进行部分都市写作);又探讨了中期作品中矛盾的都市情感(与左翼阵营彻底决裂,并以开放的姿态来表现上海,但又走向了都市的对立面,从田园乡土中寻找精神净土);还考察了在战争的影响下,后期穆时英变化的战争书写(一面维护“民族统一战线”,一面完成了具有左翼色彩的《中国进行》和电影理论《MONTAGE论》,但最后迫于战争的压力,穆时英的民族理想走向破灭,在文字层面逐渐消失)。总之,在上海二三十年代特殊的文化语境、多变的身世经历、多重性格等的作用下,穆时英的创作历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接着,本文分析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其不仅有对都市的书写,也有对革命和战争的描写;其对左翼的立场,不仅有追随也有反抗;其不仅以开放的姿态欣赏西方资本主义都市文明,也有一定程度的批判和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其不仅关注社会层面的思想传达,也追求先锋的艺术形式。在创作美学层面,其不仅受到西方文艺观的影响,还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其文艺思想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二元共存。总之,除“新感觉派圣手”风格的创作之外,穆时英永远不满足于一致性和单一性的限制,创作总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复杂体。   综上,穆时英的创作折射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现代处境,谱写了一首典型的现代性的多重变奏曲,有助于让我们看到一个更为丰富的文学史形态,让我们进一步反思现代性,反观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其他文献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先后经历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阶段。在其一系列的作品中,他以一种宇宙式的
介绍了VHDL语言及其基本特点和VHDL强大的仿真工具Active VHDL ,并结合例子描述了VHDL语言在数字电路设计仿真调试阶段所起的重要作用 ,仿真通过之后需要进行综合才能完成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