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纯P2P原理的蠕虫传播模型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nfran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种多样的蠕虫不断地涌入到网络中,Intemet的安全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蠕虫的传播方式也趋于多样,甚至出现了利用流行的P2P系统或P2P应用程序作为载体进行初期的传播,并且对Inernet造成了更大的威胁。虽然现今已有一些成熟的入侵检测技术,但仍不足以应对灵活多变的蠕虫攻击。 本文立足于攻击者身份,提出一种潜在的蠕虫传播方式,即基于纯P2P原理的蠕虫传播方式,利用分片传输机制达到自主、快速的传播能力,并可有效地逃避基于特征的检测,进而对网络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本文认为,基于纯P2P原理的蠕虫传播方式将很可能在未来出现,本文的工作对于未来蠕虫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Intemet蠕虫的基本原理和传播特征,进而提出基于纯P2P原理的蠕虫传播方法,即利用自主分片机制将蠕虫体分片传输来加快其传播速度的方法。在研究了一些经典的蠕虫传播方式和传播模型基础上,结合纯P2P传播方式特点提出了使用SEI和SEIR模型来描述这种基于纯P2P原理的蠕虫的自由传播和受控传播过程。理论研究结果证明利用了纯P2P机制,蠕虫在其传播初期极其隐蔽,爆发时可在更短的时间内感染绝大部分主机。在与一些经典传播模型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随着蠕虫体的增大,这种基于纯P2P的传播方法仍能表现出很好的传播性能,而其它传播模型却不能。 为了验证提出的这种潜在蠕虫传播模型理论,使用NS-2仿真环境对基于纯P2P原理的蠕虫传播过程进行了仿真。介于无尺度网络被公认为最接近于实际的Internt网络拓扑,以及P2P网络拓扑的无尺度特性,对两个模型的仿真均建立在无尺度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仿真实验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提出的两个传播模型。通过对仿真数据结果获得的仿真曲线与理论分析得到的数值曲线的对比,同样证明随着蠕虫体的增大,基于纯P2P原理传播的蠕虫将具备更强大的传播能力和良好的隐蔽性,更容易被攻击者采用,是未来蠕虫检测方法研究应重视的问题。 本文最后给出了这种基于纯P2P原理的蠕虫传播模型研究的结论以及未来工作的展望。
其他文献
ARP协议是Intemet的标准协议之一,其功能是将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利用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伪造ARP数据包,通过虚假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实现ARP欺骗。利甩ARP欺骗可
Web应用程序是近些年来软件业中发展最快的应用程序之一。Web应用所使用的开发语言和开发模型在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或现有技术的强强组合使Web应用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
本文针对面向对象技术和关系数据库这一企业应用开发的通用环境,研究了数据的持久解决方案并实现了数据持久模型。 由于面向对象和关系数据库在处理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了关系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LPR,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是实现交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等项
自2007年以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快。智能手机已也不再是仅仅只有电话和短信等基本功能,而是集多媒体、办公、娱乐、上网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手机。它能通过移动网络与远程互
碰撞检测是虚拟现实等领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其基本任务是确定两个或多个物体彼此之间是否发生接触或穿透。针对碰撞检测目前已经有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随着诸如虚拟
人体皮肤渲染技术在电影制作、电子游戏、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渲染真实的人体皮肤乃至虚拟人物的需求越来越高,皮肤渲染渐渐成为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重要课
近年来,随着成像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从神经影像中学习脑的连接特性,开展基于脑网络的疾病诊断受到广泛关注。机器学习由于能够从数据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并利用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主干课,实践性强,综合性实验是这门课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则是这门课程实验环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仪器。 面对现代
微电子工艺的快速发展推动集成电路进入了片上系统SoC(System onChip)时代,随着设计复杂度的提高,传统的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SoC设计的需要。软硬件协同设计强调在系统设计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