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phylium eturmiunum asf1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 eturmiunum)是一种重要的丝状真菌,该种含有交配型基因 MAT1-1和MAT1-2,是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少数匍柄霉属真菌之一,这使其成为研究真菌有性繁殖机制和进化的良好材料。  asf1(anti-silencing function1)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组蛋白异二聚体 H3/H4 的分子伴侣,其参与依赖 DNA 复制及不依赖 DNA 复制的核小体的组装与解凝过程,同时也参与基因沉默、转录调控及DNA损伤修复等生物学过程,不同生物中asf1具有功能的保守性与多样性。组蛋白分子伴侣通过影响核小体的结构、稳定性及染色体状态,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生物发育。asf1 基因在丝状真菌中的研究很少,因此我们对 S. eturmiunum 的asf1基因进行研究,探索其在匍柄霉属真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本研究选取S. eturmiunum(EGS 29-099)为实验材料,该种是同宗配合的丝状子囊真菌,其可在CM培养基、25℃条件下,诱导培养进行有性繁殖,发育特性为产生黑色的子囊壳及成熟的子囊孢子。为了初步探索asf1基因对S. eturmiunum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S. eturmiunum asf1基因的敲除突变株并结合转录组数据寻找表型与内在分子机制之间的联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成功克隆及鉴定了S. eturmiunum asf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asf1基因的敲除载体,获得了asf1基因的敲除突变株(△asf1)。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asf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asf1完全不育;△asf1的生长速率远低于野生型的,菌丝分支较多,菌丝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分生孢子由常规的球形或椭圆形变为无规则形状,着生方式由端生变为菌丝间生,并发育为厚垣孢子,分生孢子隔膜数变少,较多团生,单个小孢子变大,产孢梗由菌丝发育而成;△asf1菌丝的细胞核分布不均匀,某些部位较为集中。对两种菌株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并分析,发现野生型菌丝体(WT)与△asf1差异表达基因为3023个;野生型有性态(SEX)与△asf1差异表达基因为3716个。野生型有性态(SEX)与△asf1、野生型菌丝体(WT)与△asf1、野生型菌丝体(WT)与野生型有性态(SEX)有380 个差异表达基因是相同的。通过对以上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推测190个显著上调或下调表达的基因可能参与了asf1基因调控有性发育途径,并初步界定了10个关键调控基因,说明asf1基因对其它基因的正确转录表达是必需的。  综上研究推测asf1基因通过介导组蛋白的组装与解凝对其它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进而对该菌的有性及无性发育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S. eturmiunum asf1基因敲除突变株的获得及其转录组分析,为深入研究匍柄霉属真菌的有性及无性发育提供了理论与经验积累。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室释放禾谷缢管蚜有翅蚜,观察其在小偃503、陕354、早优9129、小偃9030、西农9062、千斤不倒、陕89150、小偃22号、小偃6号等9个小麦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系统饲养测定其
杀扑磷(methidathion)是一种带有杂环的有机磷杀虫剂.属高毒、广谱农药品种,具有很强的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广泛应用于果树、棉花、经济作物和蔬菜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
提出一种实数粗糙集,避免了经典粗糙集必须经过离散化处理的环节;并且用实数粗糙集的下、上近似集的精确概念划分自组织映射的输出结果,使得修改后的映射结果中各类样本点之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导致广东省烟草产区烟草花叶病的主要病原.为了获得抗CMV的转基因烟草,该研究室克隆了广东黄瓜花叶病毒的主要株系CMV-BS的外壳蛋
该文研究了1991-1999年山西晋中、临汾、运城3地区麦长管蚜(荻草谷网蚜)种群对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并进行了菊酯类农药对其天敌七星瓢虫幼虫敏感性及选择性研究;进
该研究选用马铃薯抗青枯病品种MS-42.3作为实验材料,采用RNAgents mRNA Isolation System和Marathon cDNA Amplification Kit合成了含连接头(adaptor)的双链cDNA.在已知API蛋
通过外部形态及显微结构的观察,对中国发网菌科进行了分类研究.该论文报告了发网菌科中的10个属31个种,1个变种,其中3个中国新记录种,1个中国新记录变种,即:高发菌Comatricha
该文针对长江下游江苏棉区尤其是江苏淮南棉区棉铃虫的发生特点,通过棉铃虫4个世代的研究,探讨了影响棉铃虫第一至第四代数量消长的主要因子,根据锦铃虫食性范围广的特点,运
该文报道了(mang)牛儿苗和外四种中草药的粗提取物抗TMV活性的研究结果以及(mang)牛儿苗活性成分的分离,分子结构鉴定和细胞水平的药效试验.用烟轩半叶枯法测试上述五种中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