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椿老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ud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树椿主任医师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传承人。其学术渊源主要来自上驷院绰班处的宫廷学派,文中介绍了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的起源于明末清初,绰尔济是当时最著名的蒙古医生,他将其特效医术传授给广大的满蒙八旗士兵,培养了大批的满蒙八旗骨伤科医生,满语称之为“绰班”。《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被上驷院绰班医生视为金科玉律,它所阐述的学术思想使得上驷院绰班医生在医学理论上得到统一,也标志着上驷院满蒙绰班医生“正骨心法学派”的诞生。其学术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萌芽期(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绰尔济,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了蒙古骨伤医生的接骨、外伤兼治的特点,医治方法辅以刀、锤、特效蒙医药物,依重秘方,手法、药物难分伯仲。)、形成期(代表人物是伊桑阿,他对《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正骨八法中“接”法的使用技巧颇为娴熟,他在承袭了绰尔济的学术思想后,更加注重手法的治伤作用)、成熟前期(代表人物是德寿田,强调“手巧”)、成熟期(代表人物是夏锡五,夏氏对骨折的医治方法提出了正、整、接、实的治疗思想,对筋伤治法归纳为立、盘、旋、背、合、推、摇、摆、提等,充实和发展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手法的内容)、成熟后期至今(代表人物是孙树椿,他还提出“筋伤辨治,气血为要”,“动静结合,主动为主”等学术观点,指出治疗筋伤讲究因势利导、轻巧柔和,法药并用)。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由Barre和Lieou于1926年率先提出,认为颈椎病变累及椎动脉后,刺激交感神经系引起眩晕、视力模糊、耳鸣、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发作性症状,究其原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或颈性眩晕等。70多年来,许多学者从解剖学、病理学、神经学及临床多方面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渐趋统一;但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又有了新的认识;从病因学角度分析病理基础,从而来区别诊治椎动脉型颈椎病,倍受关注,其治疗手段也日渐丰富。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为4段,第1段为自锁骨下动脉发出进入颈椎横突孔的部分,其后方为C7横突,C7、C8脊神经的前支,交感神经干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第2段为C6横突孔上升至C2横突孔下口,此段动脉的内侧紧邻钩椎关节,后外侧为关节突关节,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伴行;第3段为C2横突孔下口到枕骨大孔处,此段弯曲较多,动脉壁上有pacin小体分布,通过椎动脉血压改变反射性调节血管管径,以保证颈部血流量的正常运行;第4段即颅内段,两侧椎动脉合并为基底动脉,其上有脑桥支支配前庭神经核及支配迷路的内听动脉。由于椎动脉的解剖关系复杂,所以CSA的发病机制也是复杂多样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有机械压迫学说、交感神经刺激学说、颈部软组织病变学说、体液因子及微循环学说、上颈椎学说、血管性因素学说。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较公认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狭窄时,钩椎关节受挤压向外增生,使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痉挛或扭曲产生症状,引起脑缺血,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其它发病机制还包括:椎关节不稳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神经丛;椎动脉横突孔骨性狭窄或先天发育纤细;钩椎关节增生之骨赘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周围神经丛:神经介质介导发病过程,由此引起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由于发病机理的多样性,各种学说很难加以统一,这样就给CSA的诊断上带来困难。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在近几年颈椎病会议中反复提出,但争议较大。具有权威性的诊断标准是在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拟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2)旋颈征阳性;(3)X线片有异常所见;(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5)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6)除外椎动脉Ⅰ段、Ⅲ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7)确诊前须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仅有参考价值。其中成立诊断应具备下面三原则:(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2)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3)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表现相应,即影像学所见能解释临床表现。曾胜明强调,X线所见改变明显而无临床症状者不宜下“颈椎病”的诊断。目前,影像学对CSA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尽管CSA的病因、病理复杂多样,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症状。所以,综上所述,CSA在每种影像学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各有其特点和不同的侧重点,有些能发现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的原因,有些能检出椎动脉是否存在痉挛、狭窄和折曲等,有些兼而有之。所以,X线、椎动脉造影、CT、MRI、TCD和CDFI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反映了椎动脉受累情况,为临床诊断CSA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对近5年国内有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整理了手法治疗该病的各种疗法,有普通推拿手法、旋转手法、拔伸手法、微调手法,以及综合疗法等,综合疗法有的是中医疗法的配合,如手法与针刺法、中药的配合;有的是手法与西医疗法的配合,且综合疗法较单一疗法取效快,疗效确切。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多以临床观察为主,科研设计方面缺乏严谨性,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不相符合,缺乏实验室诊断,多采取非对照实验,没有设立相应对照组,因而无法准确判断其疗效,严重影响了文献质量。孙老师在诊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总结如下:1、强调应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诊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性,孙老师认为,有病就有证,辨证才能识病,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临床诊治时,既要辨病,又要辨证;只有病、证合参,才能选用适当方药,恰当的手法。这里指出的辨病包括两个方面,一为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病名诊断;一个是以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的西医病名诊断。辨证则是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辨别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各种不同的证候。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只是临床诊治中的一个模式,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合理利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检测手段,拓宽延长自己的诊断视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去分析观察疾病内在的病因、病机、演变规律。中医传统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是望、闻、问、切四诊。然而一些更深层次的病理变化,单凭我们的感觉器官是不可能了解的,尤其对于骨伤科来说,这就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查手段。孙老师在诊治颈椎病的过程中,就强调X线影像学对诊治颈椎病有重要的辅助作用2、寻找筋结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步骤,椎动脉型颈椎病常常在C3-4水平的椎旁软组织中发现筋结。“找准点,才能治好病。”这一理念是孙老师辨位施治的具体体现,筋伤疾病中“筋”的表现,文献记载有筋强、筋歪、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驰、筋纵、筋离、筋转、筋缩等表现,这些表现在临床触诊时的反应点被形容为条索样筋结、米粒样颗粒、绿豆样硬物等。现代医学认为,所谓的“筋结”是筋伤以后,由于局部的出血、渗血、水肿、炎性细胞侵入,形成创伤性炎性肿胀组织,随着组织的逐渐修复,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不同的组织损伤,其筋结的形态不一。筋膜或肌膜损伤,其筋结呈沙粒状;韧带损伤,筋结呈绿豆样大小;肌肉损伤,筋结呈粗细不等的囊状或条索状。3、旋扳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手法;4、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为了验证孙老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77例,随机分为旋提手法治疗组87例,颈椎牵引治疗组90例;男性43例,女性134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月;疗程14天,旋提手法治疗组隔日一次,共7次,颈椎牵引组每日一次,共14次。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头晕、颈椎活动度、头痛、等指标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进行疗效评定,并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的总体疗效疗效,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8.8%,牵引组总有效率为83.03%,手法组优于牵引组,旋提手法组对改善眩晕症状、颈椎活动度、头痛症状的效果优于牵引组。结论: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正>3月9日,中国工商银行2005 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总结2004年全行党
目的:观察茶叶提取物茶氨酸及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前额叶皮质(PFC)、伏隔核(NAC)、纹状体(ST)、杏仁核(AM)和海马(HIP)等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LCSP
1953年,德国福尔医师在中国中医的经络学理论与西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当时先进的电子技术研制出了福尔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Voll,简称为EAV)装置。福尔
<正>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6年一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显示,到3月末,M2余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基础货币余额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8.6%。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货款为1.26万
快速、简便、现场化的分子鉴别方法一直是中药分子鉴别的追求。金银花为临床常用大宗中药材,在中药方剂及中成药中具有广泛应用。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金银花的唯一植物基
本文通过结合工程施工实例列举出高填方地基分层强夯处理的特性。对分层碾压法和强夯法在处理单位压实功、填料颗粒径控制、分层的厚度、回填的方法和地基处理后层面间结构等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存在很多隐喻的现象,而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隐喻的这一部分是忽略的。本论文主要目的是在于阐述如何培养中学生隐喻思维能力,使得有关隐喻界的成果能够真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教学从以往重视教什么、学什么,转变为如何教、如何学。为了顺应新形势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改变以往“满堂灌”
由于风电场大部分位于环境复杂恶劣的地区,通常受极端天气的影响,随着机组累计运行时间不断增加,机组部件不断老化,容易导致故障出现。风电机组上的主轴、偏航、变桨、发电机
当今世界范围内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力的竞争,文化的、精神的生产及其成果,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综合国力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