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公共政策和学术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就业质量的各个方面。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业已经不仅仅是选择一份可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工作。就业在很多方面影响着生活质量:它往往是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关键,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同感,以及与他人社交的机会。目前,中国统计部门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与分析评价中,都缺乏对就业质量的分析评价。就业质量可能在面临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的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就业质量进行测算、评价及研究,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各地区就业质量状况以及各地区间的差异,有助于完善中国劳动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从而为政府就业决策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就业情况,在界定就业质量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的就业质量进行了测算分析,并利用计算得到的就业质量指数来分析就业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梳理;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以及创新、不足之处;其次,分别从就业质量的内涵、就业质量框架的制定原则和就业质量在国际上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再次,构建了中国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其中包括中国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业质量评价的赋权方法和就业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接着,通过构建的包括六个维度、23个子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10-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就业质量指数进行计算,并使用泰尔指数衡量各区域就业质量差异,分别从各年份就业质量的变化、就业质量总体排名、各维度指标和各区域就业质量差异四个方面对中国各地区的就业质量水平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就业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尝试做了就业质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就业质量水平总体不高;各省(市、自治区)就业质量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历年各省(市、自治区)的就业质量排名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和就业保护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维度;各区域就业质量差距较大;就业质量的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引起;就业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向。根据本文分析得到的结论,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第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第二,帮助求职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第三,健全就业保护制度,改善就业环境;第四,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率。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主要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出发,也包含了一些社会视角的元素,对就业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尝试分析就业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就业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向;从各年份就业质量的变化、就业质量总体排名、各维度指标和各区域就业质量差异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充分的分析。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就业质量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其影响因素众多。由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只选取了部分代表性指标,还有一些指标有待于考虑,例如,福利状况、性别工资差距等;本文只采用了宏观数据,未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微观数据,今后希望能将微观与宏观数据相结合,更加全面地考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