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西北边陲德钦县,地处冈瓦纳大陆与扬子板块的拼接带部位,区内三叠纪火山岩广泛发育,本文通过研究区内三叠系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构造意义。研究区内的火山岩岩石类型比较多,普遍发育于中三叠统攀天阁组、崔依比组中,主要的岩石类型有:玄武岩、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以及凝灰岩等。本次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了火山岩测年数据,在崔依比组流纹岩中测得锆石U-Pb年龄为240.8±1.6Ma,在攀天阁组流纹岩中测得锆石U-Pb年龄为241.2±1.2Ma,据此判断火山活动的时期为印支期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三叠纪基性火山岩多为亚碱性岩系、钠质岩类,为拉斑玄武岩系列;中酸性岩石主要为亚碱性岩系,以钾质岩类为主。两类岩石都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以及负铕异常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但在总量上中酸性岩稀土总量要高于基性岩的稀土总量。研究区内火山岩具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江达-维西“火山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攀天阁组酸性火山岩具有壳源性质,推测可能是陆-陆碰撞过程中地壳发生深熔作用形成的。而具有“双峰式”特征的崔依比组火山岩则具有幔源特征,基性岩浆是碰撞后拉伸背景下由地幔部分熔融产生,而基性岩浆上侵过程中又经历了地壳同化混染和结晶分异,进而形成了酸性的流纹岩。玄武和流纹质岩浆交替喷发至地表形成了“双峰式”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