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茨卡通地区三叠系火山岩成因及构造演化特征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西北边陲德钦县,地处冈瓦纳大陆与扬子板块的拼接带部位,区内三叠纪火山岩广泛发育,本文通过研究区内三叠系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构造意义。研究区内的火山岩岩石类型比较多,普遍发育于中三叠统攀天阁组、崔依比组中,主要的岩石类型有:玄武岩、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以及凝灰岩等。本次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了火山岩测年数据,在崔依比组流纹岩中测得锆石U-Pb年龄为240.8±1.6Ma,在攀天阁组流纹岩中测得锆石U-Pb年龄为241.2±1.2Ma,据此判断火山活动的时期为印支期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三叠纪基性火山岩多为亚碱性岩系、钠质岩类,为拉斑玄武岩系列;中酸性岩石主要为亚碱性岩系,以钾质岩类为主。两类岩石都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以及负铕异常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但在总量上中酸性岩稀土总量要高于基性岩的稀土总量。研究区内火山岩具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江达-维西“火山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攀天阁组酸性火山岩具有壳源性质,推测可能是陆-陆碰撞过程中地壳发生深熔作用形成的。而具有“双峰式”特征的崔依比组火山岩则具有幔源特征,基性岩浆是碰撞后拉伸背景下由地幔部分熔融产生,而基性岩浆上侵过程中又经历了地壳同化混染和结晶分异,进而形成了酸性的流纹岩。玄武和流纹质岩浆交替喷发至地表形成了“双峰式”火山岩。
其他文献
我国受断裂活动影响较大,其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发生强度大。断裂活动可以引发地震、滑坡、岩体崩塌、地裂等多种灾害,而地震等灾害活动也会对断裂活动产生较大的诱发作用,使得
《英语学习》线上沙龙第54期的主题是“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思路和策略”。在本期线上沙龙中,李宝荣老师带领嘉宾们一起讨论了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因、思路和策略以及挑战和建议。此外,老师们还根据日常教学的经验,通过案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对思路和策略进行了具体阐释。我们将此次讨论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李宝荣:本次微信谈会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交流。第一,为什么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单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