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林善纪《战争论》的批判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hao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林善纪,日本当代著名漫画家和社会思想家,1953年出生于福冈县大野城市。1976年,小林善纪获得第11届手塚奖和第4届赤塚奖。小林借此出道,其后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了《东大一直线》和《东大快进击》等作品。1986年,他在《月刊corocoro Comic》上连载的《天才少爷茶魔》大受欢迎。1989年,《天才少爷茶魔》获得第34届小学馆漫画奖。1992年,小林开始连载以实事为题材的政治漫画《傲慢主义宣言》。1996年,他以理事的待遇进入“新历史教科书制作委员会”,2002年又退出该会。随后,小林创办了《我主义》杂志。此外,小林还担任“大东亚青年塾”的名誉塾长。自此之后,小林的作品思想倾向出现明显变化,他顽固坚持篡改历史的主张,并斥责“自虐史观”。《新·傲慢主义宣言Special战争论》(简称《战争论》),是小林善纪的一部漫画作品集。从1995年9月开始,该《战争论》(特别册)在杂志《Sapio》(小学馆)上连载。这套漫画由3卷本所构成,它超越了各个年龄阶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论,成为畅销书。小林通过漫画作品,向读者传达感官的冲击和具有“说服力”的观点。他鼓吹与大多数人相反的历史观,污蔑当代的日本历史教育是“自虐行为”。小林的《战争论》是一部美化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漫画作品,在日本右翼艺术家的作品中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日本战败后,右翼分子一直在美化“大东亚战争”,并伺机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人对战争的印象越来越模糊,这种美化侵略战争的形势愈演愈烈。小林善纪是日本当代右翼的代表人物,他利用动漫这种新式媒体,竭力宣扬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与其它文学艺术形式相比,动漫能够给读者更直观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比起其它文学艺术形式,动漫迷的范围也更为宽广,不了解历史的青少年很容易被其所误导。当那段悲剧历史的见证人都逝去后,这些年轻人们正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到了那个时候,否定历史或鼓吹侵略有理论的右翼思想就会蔓延开来,而且很有可能形成一股邪恶的风气,并逐步取代民主主义思想,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想。因此,我们必须要向当代人乃至后世揭示历史的真相并批判谬误的思想观点。我认为,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简介作者和《战争论》”、“对《战争论》论据的批判”、“对《战争论》论点的批判”以及“对篡改历史主义思想的批判”、等等。笔者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小林善纪《战争论》,具体分析批判其中错误的历史认识。梳理日本右翼篡改历史主义思潮形成的过程,最后强调指出这种思潮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危害性,并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其他文献
结合国内外装备维修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依据装甲装备发展规律,提出装甲装备维修综合理论,为推进我军装备科学维修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一、基本案情高某系某县无业人员,拥有两台欧曼自卸车,但没有任何运输手续。2008年12月17日17时许,高某雇佣的司机李某驾驶一辆高某的欧曼自卸车,装满30余吨石灰石由A县石场开往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女性的力量干预,测试相关指标分析肌肉工作能力的提升对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影响,探讨肌肉力量与其它身体指标的关系。研究适合中老年女性的力量锻炼方法,为
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第一次把科学进步问题嵌入科学的本质之中,并对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讨论,形成了既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又不同于历史主义的科学观。就“科学是什
南海《更路簿》已然到了急需保护和传承的地步,如今各大高校已经开展关于《更路簿》的课题研究,作为博物馆宣传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更路簿》的知识传授给小学生。文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探讨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生成、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头部容积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对2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图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患者的CT、MRI表现,评价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
当今社会,体育不再仅仅是强健身体的一项运动,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导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和体育精神,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体育
自从玩了“蚂蚁森林”,为了让小树尽快长大,可谓煞费苦心:每天早起收能量、辛勤地走路、坐地铁出行……不知不觉间,我们发现“蚂蚁森林”改变了生活方式,而在线上种下的梭梭树,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