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北纬25°38’07"-25°43’40"和东经118°05’22"-118°20’15"之间,是我国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古老的孑遗植物避难所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苔藓植物是植物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填补戴云山地区苔藓植物研究的空白,并为更好地了解福建省苔藓植物多样性概况,笔者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4次赴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共采集标本2294份。通过对标本的分类鉴定,发现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苔类植物33科62属215种(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角苔类植物1科4属6种。其中包括中国新记录1种(Drepanolejeunea teysmannii Gottsche ex Steph.)和福建新记录1属57种。为了解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区系特点,本研究从物种丰富度、属种相似性以及区系地理成分等几个角度将其与邻近的6个地区(福建武夷山、浙江凤阳山、广东南岭、广西猫儿山、云南大围山、海南霸王岭)进行了对比,得出如下结论:1.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在所比较7个地区中最为丰富。种数大于等于8种的优势科共有9个科,包含34属171种,分别占总属数的51.52%和总种数的77.37%。其中细鳞苔科最为丰富(71种),其次为耳叶苔科(25种)和羽苔科(16种)。种数大于等于7种的优势属共有9个属,包含120种,占总种数的54.30%,其中耳叶苔属植物最为丰富,共有25种,占总种数的11.31%。少种属(种数少于5种)和单种属在戴云山苔类和角苔类植物区系的构成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占总属数的83.33%,其中单种属多达23个,这充分体现出戴云山苔类和角苔类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和古老性。2.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可分为13种类型,其中热带性成分最为丰富,占总种数的39.15%,其次为东亚成分和温带性成分,分别占总种数的37.73%和17.93%。中国特有成分也十分丰富,仅次于大围山和猫儿山,占总种数的5.19%。该区系总体表现出典型的热带起源和浓厚的东亚色彩。3.通过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林型植被和不同生境条件下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分析发现,阔叶林区的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最为丰富,物种的垂直分布差异并不明显。保护区内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生境类型十分多样,可分为6种类型,主要以树附生类群占优势,也包含较多的石生、倒/腐木生和土生类型,叶附生及水生种类较少。4.与邻近6个地区进行属种相似性比较发现,与戴云山苔类和角苔类植物区系相似性最高的为猫儿山和武夷山,属于近亲植物区系,其次为凤阳山和南岭,与霸王岭和大围山的关系较远。相似性及区系谱研究也表明,戴云山处于喜马拉雅南翼地区至我国东部地区苔藓植物分布路线的重要位置,即在喜马拉雅地区—广西北部—福建武夷山脉(包括龙栖山)—台湾的分布路线上,戴云山脉是武夷山脉—台湾段之间的一个重要节点。本文还对福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前人记载和本次调查的结果,发现福建现有苔类植物41科79属367种(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角苔类植物1科4属6种。其中,细鳞苔科为最大的科,包括16属96种,占总种数的25.74%。其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13种类型,其中热带性成分(35.75%)最为丰富,其次为东亚成分(33.24%)和温带性成分(25.42%)。与邻近的广西、海南、台湾以及日本区系的相似性比较发现,福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区系与台湾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广西和日本,与海南的亲缘关系最远。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和相关资料,本文提供了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和福建省的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最新名录。所有标本均存放于华东师范大学标本馆。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既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又可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且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电极材料,成为新型储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导电性差,内部离子传导速率低等不足,其性能的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首先从改善MnO2的导电性入手,通过简单的水热方法,设计一种使MnO2纳米片原位生长在分散性的中间相炭微球表面,最终得到
  The bleached bamboo fibers were pretreated by the neutral 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1-oxyl(TEMPO)microwave oxidation process,and then the uniform microf
  An Agrobacteriuim-mediated Jatropha curcas transformation procedure has been optimized around high frequency leaf disc regeneration using phosphomannose iso
会议
会议
水稻的粒形(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是决定粒重的因素之一,进而会影响产量。同时,粒形影响了谷粒的外观品质和食用质量,还涉及到谷物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倾向。水稻的柱头外露率影响了杂交水稻的制种产量。水稻粒形、千粒重和柱头外露率的研究对于水稻的遗传改良和育种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4S和优质籼型常规稻Dodda杂交衍生的F2群体、F3群体和BC1F2群体,对控制水稻粒形、千
MAP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途径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途径。MAPK级联途径及其调控的基因影响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多抗性。低温、干旱和盐害等逆境严重影响了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目前,通过酵母双杂交、体外磷酸化检测和功能验证等方法鉴定了参与水稻冷害信号转导的OsMKK6-OsMPK3途径,参与水稻盐害信号转导的OsMKK1-OsMPK4途径。但是,其下游靶蛋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