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视角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文化交流,使人们对异域文化有所了解。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闻名于世。然而,独具特色的的民族文化负载词汇却不被外界熟知。面临全球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传播民族文化,促进世界各族文化的共同繁荣,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及其民族文化变得日益紧迫和必要了。  文化负载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极强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民族文化介绍给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目前,在翻译界,尤其是在文化翻译圈内,存在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其相互关系如何?评判文化翻译的具体标准?文化是否具有可译性等诸多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鉴于此,本文以民族文化伟大旗手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为范本,以韦努蒂的异化翻译为依据,选取了两个代表性的译本为依托,对不同译者的意图、采取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作者指出:在文化翻译中,归化、异化共同服务于译者的初衷,但在传递民族色彩方面,异化更能凸显原文的异质成分,译者应在动态中灵活把握;文化翻译的标准应考虑到译者的目的性;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应灵活多样;文化具有可译性,只是限度问题。以上结论通过例证,虽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它从文化负载词汇的方方面面做了例证分析,并针对文化翻译中的诸多争议性问题做了实证性研究,为文化负载词汇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其他文献
作为二十世纪的文坛巨匠,乔伊斯以其创作技巧大胆创新而闻名于世。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对其作品,尤其是他的后期作品的创新技巧的研究。作为乔伊斯的一部早期作品,《都柏林人
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附加疑问句作为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经常出现在日常交流中。一般而言,它们都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简短的疑问句构成的,构成似乎很简单,但其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