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汽车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薄弱的技术基础与国外相比差距太大的问题愈发突出,中国汽车企业为了实现“高起点”,采取建立合资企业方式,希望达到“市场换技术”的目的。然而30年过去,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把主要市场份额慷慨送给了跨国公司,但是自己想得到的技术并没有如愿“换”回来,合资企业则论为了跨国公司的组装厂。同样,韩国和日本的汽车企业也都是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开始的,但是他们却反而渐渐步入全球汽车企业的佼佼者行列。为什么韩国和日本的汽车企业能够有如此有效的合作创新,而大部分中国汽车企业没有做到,这是因为在合作过程中,中方只是被动地组装生产跨国公司的成熟车型,并不搞产品研发,即使想要学习技术也面临接触困难等众多问题,而韩国和日本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制造与使用,而是进行消化、改造、吸收和创新,并在合作过程中拥有主动性和话语权,从而合作不仅有了技术与知识在量上的引进,也有了质的收效。对于两种截然不同发展结果的具体成因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系统归纳整理合作创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合作创新以及汽车企业的合作创新进行了探索研究。本文第三章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日韩做了一个比较,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在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影响中国汽车企业合作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分析。第五章选取韩国现代和中国重汽两个合作创新相对成功的典型进行案例分析。第六章基于对合作创新的基础分析和案例分析,对企业合作创新机制进行了初步构建和分析。最后对中国汽车企业合作创新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