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目前水产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内外发展的现状,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离体共培养等技术和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雄性生殖系统中精荚的结构和形成,精荚中精子的代谢方式,以及雄性腺对生殖的影响。以期为有效提高人工育苗活化率及其促进该虾养殖也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红螯螯虾取自浙江水产养殖场,各实验结果如下: 1.红螯螯虾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输精管。前输精管卷曲段为低柱状上皮,分泌弱嗜酸性丝状分泌物,主要成分为中性粘多糖和蛋白质,蛋白亚基分子量为116kd,形成均匀的初级精荚壁;中输精管上皮有3/4增厚,为高柱状上皮,成丛状向内腔突起。出现大量具有分泌颗粒状嗜酸性分泌物的分泌泡。分泌物嗜酸性,颗粒状,主要成分为酸性粘多糖和蛋白质,蛋白亚基分子量为63.8kd,形成不均匀,黏性极好的次级精荚壁。在中输精管的后段,分离出一个新的小管,内有少量絮状分泌物。后输精管则要简单的多,肌层较前两者厚,同时管腔也膨大,其内精荚结构完整。后输精管与射精管相连,两者之间有一狭部,内有瓣膜相隔。射精管肌层厚,上皮明显突起,内无精荚。 红螯螯虾精荚仅一个,索状,非交配时,储存在后输精管,由瓣膜相隔。交配时纵肌收缩,瓣膜之间间隔增大,环肌收缩,将精荚推入射精管,主要通过物理作用缢裂成精荚小段,黏附到雌体腹板。精荚由精子群、精荚基质和精荚壁组成;精荚基质中含有交织的纤丝,精荚壁完全包裹精了,分初级、次级精荚壁两层,初级精荚壁由致密的纤丝组成,包裹精子和精荚基质;次级精荚壁由大小不等的小泡和疏松的纤丝组成,包裹在初级精荚壁之外,前、中、后输精管的上皮细胞均具有合成、分泌精荚形成物质的功能。 2.红螯螯虾精荚(含精子)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含量丰富,分别为18.264和12.846mg/g组织湿重,总脂含量相对较低,仅为1.613mg/g组织湿重;精子(含初级精荚壁)亦以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达到5.227和8.475mg/g组织湿重,总脂含量因过低而未能测出,但精子的上述物质含量均显著低于精荚。酶活性测定发现,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精巢、输精管和射精管较高,其中又以前输精管最高,为1426.258U/g protein,可能与其功能相关;精子和精荚LDH活性极显著低于输精管,含量分别为87.375和36.215U/g protein,两者间差异显著;延胡索酸还原酶(FR)活性在精荚和精子中较高,两者分别达到19.945U/mgprotein和15.732U/mg protein,显著高于生殖系统其它组织器官,但均未检测到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