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MCF-7)细胞在黄嘌呤氧化酶(XO)作用前后的电化学行为,建立酶催化电化学检测系统,然后利用该体系完成环磷酰胺作用下细胞中嘌呤碱基代谢变化的测试,为酶催化电化学检测系统应用于抗癌药物筛选实验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MCF-7细胞作为细胞模型,以离子液体与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MWNTs-IL/GCE)作为工作电极,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嘌呤标准品和MCF-7细胞在X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MCF-7)细胞在黄嘌呤氧化酶(XO)作用前后的电化学行为,建立酶催化电化学检测系统,然后利用该体系完成环磷酰胺作用下细胞中嘌呤碱基代谢变化的测试,为酶催化电化学检测系统应用于抗癌药物筛选实验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MCF-7细胞作为细胞模型,以离子液体与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MWNTs-IL/GCE)作为工作电极,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嘌呤标准品和MCF-7细胞在XO作用前后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四种嘌呤浓度与信号强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曲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MCF-7细
其他文献
注射用丹红(粉针剂)是由丹参和红花两味药材经过现代制剂工艺制成的中药注射剂,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等症。本研究建立了注射剂有效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建立了药材、中间体和注射剂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系统地研究了注射用丹红(粉针剂)的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同时测定注射用丹红(粉针剂)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HPLC法。采用Luna C_(18)柱(250mm×4.6mm,5μm),以0
多模态成像的联合应用是在生物医学诊断领域实现在特定目标部位快速精确成像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发展的许多多模态成像显影剂已展示出良好的成像能力。在多种成像方式的组合中,氟-19磁共振成像(19F MRI)和荧光成像的组合因优势互补而非常有优势。在本文中,我们发展了一类可以在生物体内应用的氟-19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显影剂,并研究了这些显影剂的体外19F MRI效果、光学性质、水溶液中的粒径大小及其生物毒性
在过去几十年中,兽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显著增加,其对人体的危害日益显著,由此导致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越发突出。发展可靠、灵敏和实用的残留分析技术无疑是检测和
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L)。甘草酸具有两种差向异构体,分别为α-GL和β-GL。异甘草酸镁为国家一类新型保肝药,是从天然植物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经过碱催化、异构化后成盐精制而得,是α-GL的单体;而复方甘草酸苷则只含有β-GL的单体。本论文即对异甘草酸镁与已使用于临床多年的药物——复方甘草酸苷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作了比较研究。本试验研
目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协同Caveolin-1对HepG2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研究。 方法:Caveolin-1全长片段(CAV1)及分别缺失信号转导区域(缺失81~101位氨基酸骨架区,
吲哚喹啉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母核结构,许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碱化合物和药物中都含有吲哚喹啉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目前,文献已报道了多种合成这种具有潜在生物活性分子的方法,尽管这些方法有各自的优点,但是我们认为探索更加简便、经济的合成路线依然有必要。本课题报道了一种以吲哚二甲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通过两步,制备一系列的含有不同取代基的吲哚喹啉酮化合物的方法:吲哚二甲酰胺的C3-芳基化反应和二(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大多数抗癌、抗病毒试剂在体内的主要靶分子。研究小分子物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对阐明抗肿瘤、抗病毒及致癌物的作用机理和指导新型抗癌药物的设计合成具有重要意义。嵌插结合是小分子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是许多肿瘤治疗药物的作用方式。本论文研究了以N,N-1,2-二-(β-D-葡萄糖醛酰胺基)乙烷为连接臂的DNA双插入剂和三类1-位芳香基团取代的葡萄糖醛酸缀合
目的:确定夜香树花(简称:CN花)提取物中的有效部位,探讨其在体内体外抗肿瘤作用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脾免疫细胞的影响。 方法: 1.先后用95%乙醇和50%乙醇对 CN花
提出了一种用于多阶光存储的3元游程受限的调制编码。给出的3元(2,10)游程受限编码可以由一个3状态的有限状态机表示,其记录密度为2.14(比特/最小记录符),高于已有的3元(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