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配体1,4-环己烷二羧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8383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配位键、氢键及π-π作用等分子间作用力而从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构筑高级有序结构的有机.金属配位聚合物已经成为当前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羧酸类配体以其强的配位能力以及配位的多样性而受到了化学家广泛的研究。本论文在配位超分子自组装思想的指导下,利用柔性配体1,4-坏己烷二羧酸,通过调控pH值、加入结构调控配体等,在溶液合成或溶剂热合成条件下自组装得到了6个新颖的有机.金属配位聚合物,并对这6个化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和热稳定性分析。利用1,4-环己烷二羧酸与硝酸镉、在挥发溶剂条件下自组装构建成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Cd<,4>(chdc)<,4>(H<,2>O)<,10>·9H<,2>O](1):加入了端基配体2,2-联吡啶以后,由于2,2-联吡啶在与金属配位的过程中形成了螯合的五元环而起到的阻隔作用,得到了两个结构相对简单、维数也相应降低的化合物Cd(chdc)(bpy)(H<,2>O)<,4>(2)和Cd(chdc)(bpyl)(H<,2>O)<,4>(3):化合物(2)为一维Z字链化合物;化合物(3)与化合物(2)是在pH值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得到的零维孤立结构:用硝酸钴与1,4-环己烷二羧酸反应,得到化合物Co(chdc)(bpy)(H<,2>O)4(4)和化合物Co(2,2-bpy)<,2>(NO<,2>)<,2>(H<,2>O)<,3>(5),他们与化合物(3)类似,均为零维结构;用硝酸铅与1,4-环己烷二羧酸反应,得到化合物[Pb(chdc)(1,10-phen)](6),同样为孤立结构。本论文对化合物1、2、3和5做了固态荧光测试,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分析。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共发表了论文3篇,待发表论文2篇。
其他文献
模板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合成纳米材料方法,利用模板法可以合成某些具有特殊型貌的纳米材料,模板技术是目前制备粒径可控的空心粒子的最佳方法。本文采用模板法技术大规模制备了
随着半导体纳米粒子合成技术和稳定性的提高,半导体纳米粒子相对于染料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并可能应用于生物检测的前景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实现荧光纳米粒子在生物检测
高速逆流色谱(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简称HSCCC,是由日本Yoichio Ito(伊东洋一郎)博士首先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色谱技术,是利用螺旋管方向性与高速行星式
蒙药炮制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药物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而炮制方法规范化研究的主要指标是研究其各种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本文以蒙药手参及其牛、羊奶炮
有机材料,特别是有机超导材料具有质量轻,便于分子设计和剪裁等优点。因此有机超导体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人研究方向是有机超导体的合成及其结构研究。四硫富瓦烯及其衍生
柔性聚合物链扩散穿过多孔膜的过程对凝胶色谱、超滤、可控释放和生物大分子的转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利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核不交联壳交联的核壳小球,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