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瘀饮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机理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gzj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盆瘀饮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微循环的影响及其抗炎镇痛作用,探讨盆瘀饮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参组及大小剂量治疗组,灌胃7天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冰水浴5分钟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等指标;灌胃21天后,观察小鼠肠系膜微循环,测量微血管管径、视野内毛细血管数并计算微循环障碍恢复所需的时间;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盆瘀饮的抗炎作用;通过热板法测定用药前后小鼠痛阈值,通过计算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后扭体次数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盆瘀饮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全血粘度值,盆瘀饮低剂量组还能明显降低其血浆粘度值,盆瘀饮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其全血高、中切还原粘度;盆瘀饮可明显扩张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微动脉口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缩短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恢复正常的时间;盆瘀饮对二甲苯致耳廓炎性水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并能抑制醋酸致炎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还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热致痛的痛阈值,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盆瘀饮可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扩张微动脉口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水肿,从而改善微循环障碍,加快血流速度,减轻盆腔瘀血的病理状态。同时,盆瘀饮还具有镇痛,利于消除盆腔疼痛症状。
其他文献
在西班牙中部,于1984~85年对行距间,行距对产量以及产量组成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当播种量从10粒/m~2增加到50粒时,籽粒产量由4.59吨/公顷增加到5.23吨/公顷。当密度增加时,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抗肿瘤作用,阐明该方抑瘤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荷瘤小鼠(细胞株:小鼠腹水型肝癌H22细胞)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四组:鳖甲煎丸高剂量组、鳖甲煎丸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鳖甲煎丸组用鳖甲煎丸悬浊液灌胃,阴性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环磷酰胺组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连续处理15天。期间每隔三天测一次瘤块体积,第15天处死小鼠,记录用药前后小鼠体重变化;称取荷瘤小鼠胸腺、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听,爸妈又在催我了:“孩子呀,做完作业该看书了。”我乖乖地执行了。只是,别以为我去看书了,爸妈就会满足,这不,刚看完书,催促声又一次响起:“看完书赶紧去复习功课。”“复
目的: 瘙痒是皮肤科许多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古称风瘙痒。引起瘙痒的原因众多,非常复杂,加之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瘙痒的发生机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使得其治疗颇为棘手。然而长期的瘙痒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找到一种患者易于接受且疗效确切的止痒药已成为临床皮肤科医师的当务之急。由于瘙痒产生的机理复杂和瘙痒介质的种类繁多,所以理想的抗瘙痒药物应该是能够多途径、多靶点的阻断瘙痒的产生,且毒副作用
冀棉13系河北省农科院棉花所育成。组合为{(C-8017)×[宁细6153-3+(910-N陆地棉(F4]}×冀棉5号。株形松散呈塔形,株高80~100厘米,果枝与主茎呈60度角,第1果枝着生于第6~7节,果
北京农业大学于1988年新育出甜笋101杂交种,该种为多穗型甜玉米,有以下几大优点: 1.产笋量高,每株可生5—8个玉米笋,比常规品种高2—3倍。 2.笋形为标准宝塔形,码子密、粒行
目的:利用RT-PCR技术制备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cDNA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GDNFcDNA克隆到pAdTrack-CMV中,构建GD
该研究即是从血管重构角度研究芎芍胶囊对实验性RS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后RS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采用球囊损伤兔腹主动脉内皮结合高脂饲料6周建立RS模型,用计量组织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