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南京秋冬季近地层大气颗粒物中PAHs分布及来源,本研究利用FA-3型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自2007年11月20日到12月30日和2009年11月1日到14日,在南京城区郊区分昼夜采集气溶胶样品。使用美国EPA提供的TO-13方法预处理样品,GC-MS定量分析16种优控PAHs浓度。结合气象资料、HYSPLIT模式、卫星火点图以及边界层数据,分析PAH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一次重灰霾污染过程PM1o中PAHs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南京冬季大气粗细颗粒物中PAH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南京秋季的重灰霾污染过程主要是受中国东南部农田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物的影响,逆温层的出现为霾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边界层条件,而持续性降雨过程对大气污染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重灰霾发生时,南京城区和郊区的颗粒物浓度均为正常天气条件下的3-4倍,城区和郊区霾时PM1o浓度分别达到573.43μg·m-3和579.55μg·m-3在霾过程中,PM2.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天气条件下;PAHs的浓度变化与颗粒物浓度变化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整个采样期间,高分子量PAHs均占总PAHs含量的80%左右;霾前与霾时PAHs均表现出双峰型分布,峰值点分别出现在0.43-0.651μm和4.7-5.81μmm粒径段,霾时细颗粒物中PAHs浓度明显升高;通过诊断比值分析,发现秋季农田生物质焚烧是这次霾过程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但霾前和霾后的诊断比值与霾时表现出相似性。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AHs总浓度的昼夜差异并不明显,单种类PAH浓度表现出昼夜差异,日间低分子量PAHs含量高于夜间,夜间高分子量PAHs浓度则相对较高;PCA法对PM1o中PAHs源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北郊PM1o中PAHs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燃煤源、焦化源、天然气燃烧和烹调源等,粗细颗粒物中PAHs排放源差异明显,细颗粒物部分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同时,外来源和不确定源占有较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