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国家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社会民生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国家的民生发展逐渐从经济发展的附属产物,转变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如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美好生活幸福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一系列切实关系民生问题的居住区及社区生活圈规划标准与导则的颁布,城市规划领域对生活质量和社区建设等问题的关注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内外学者在生活质量评价、社区生活圈的划定和设施配置等维度进行深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社会民生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国家的民生发展逐渐从经济发展的附属产物,转变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如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美好生活幸福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一系列切实关系民生问题的居住区及社区生活圈规划标准与导则的颁布,城市规划领域对生活质量和社区建设等问题的关注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内外学者在生活质量评价、社区生活圈的划定和设施配置等维度进行深入研究,为社区生活圈的生活质量研究奠定基础。本文从人的需求和感受角度出发,综合全球性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已有研究的指标分类方式和社区生活圈要素配置标准,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建立三级社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生活质量,五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宜居性、宜业性、宜游性、宜养性和宜学性。三级指标基于居住环境、商业服务、体育健身、行政管理、就业形势、文化娱乐、日常出行、医疗养老和终身教育9个维度,选取绿化率、商业网点密度、综合体育场距离、室外健身场地距离、社区安全机构距离、就业岗位数量、就业服务机构距离、文化场馆距离、风景名胜距离、地铁站点距离、医疗机构距离、养老机构距离、老年活动机构密度、中学距离和小学距离共计15个指标。通过对社区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得到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并据此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表明,五个一级指标对社区生活质量影响力从高到底分别是宜居性、宜业性、宜游性、宜学性和宜养性;15个二级指标中,对社区生活质量的影响力较高的是就业岗位数量、就业服务机构距离、风景名胜距离,影响较小的是社区安全机构距离、地铁站点距离和医疗机构距离。基于POI、遥感和房源等多源城市数据,对南京市主城区1055个居住小区的社区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城区居住小区的宜学性和宜游性较好,宜居性、宜业性和宜养性相对较差。总体社区生活质量指数为0.652,空间分布上呈“一主一副多点”格局。“一主”为老城区,“一副”为河西新城,“多点”为城北中心区、锁金村片区及孝陵卫片区。最终根据评价结果与现状问题,提出社区生活质量的优化策略,宜居性策略包括优质的住房保障、多样均衡的设施供给和绿色生态的社区环境;宜业性策略包括临近充足的就业岗位和特色共享的就业空间;宜游性策略包括新旧共济的文脉传承和高效低碳的交通出行;宜养性策略包括专业平价的老年机构和充足便捷的医疗保障;宜学性策略包括公私相长的全龄教育和康乐多样的社区文化。
其他文献
作为溴代阻燃剂的替代品,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被大量使用并逐步释放到环境介质中,成为一类新兴环境污染物。在众多的OPFRs中,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ris(2-chloroisopropyl)phosphate,TCPP)因其产量大、应用广泛、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物毒性和高水溶性等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以TCPP为目
本文结合能源环境领域痕量硫化物脱除的重要需求,聚焦加氢精制汽油中痕量二次重硫醇的深度脱除及痕量环境污染气体H2S的深度脱除,主要开展了几类氢氧化物基材料的反应性吸附脱硫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属于吸附分离、材料工程和反应工程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石化领域加氢精制汽油中痕量二次重硫醇难以被深度脱除的瓶颈,本文提出发展反应性金属氢氧化物基吸附剂及反应性
工业不断发展所衍生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带来极大困扰,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灰尘污染。目前,灰尘沉积造成的污染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而,随之带来的诸多问题在所难免,例如设备能耗增加、使用寿命下降等,如何减少灰尘在设备表面的沉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超疏水材料凭借自身具有自清洁效应这一特殊优势,在环保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从实验及数值模拟出发,揭示了干燥状态下灰尘在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在满足社会能源需求的同时又能减少化石能源燃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极具发展潜力。然而,太阳能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缺点。相变储能材料是利用材料的相变过程将能量进行储存和释放,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可以解决太阳能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对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青海盐湖蕴藏着大量的镁盐,将镁基水合盐开发成相变材料既能解决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纳米医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纳米粒子多样的结构、组成与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具有广泛的医学应用前景,这也为光动力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光动力治疗(PDT)作为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其核心是光敏剂(PS)在光照下产生活性氧致使细胞死亡,光敏剂的低毒副作用与可控光辐照疾病组织带来的高靶向性使其在抗肿瘤与抗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光敏剂的研究中主要面临疏水性、激发光源组织渗透深度有限以及组织特异性
近年来,不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的大量使用导致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污染”现象,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世界性环境保护问题。开发性能优异的可降解材料,已成为当今包装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淀粉由于其可再生、价格低廉以及可加工性高的特点,是目前潜力最大的可降解环保材料之一。同时由于淀粉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食源安全特性,使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更具潜力。但是在高湿环境或者水接触环境下,水分子与
新时代城市空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区生活圈理念成为社区营造的新方向,城市进入存量规划时代。老城中心区用地紧凑,人地矛盾凸显,一直以来都是存量更新的主体。其中的社区混合属性显著,这一方面为居民生活带来了便捷,另一方面往往也带来了问题和困扰,过度的混合势必形成冲突与干扰,带来社区功能混乱,造成空间系统崩溃。因此,老城中心区混合社区生活圈的宜居性程度亟需探索与研究。本文基于社区生活圈,以南京市新街口街
果胶的分子结构是决定其空间构象的内因,溶液环境是引发分子链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变化的主要外因,同时,分子结构及溶液环境共同决定的果胶空间构象直接影响果胶的功能性。本论文通过调控溶液环境以及果胶的分子结构,改变果胶分子间和分子内相互作用,通过构建不同的溶液环境,探索新的柑橘高酯果胶(HMP)凝胶化机制,从而实现果胶功能性质的改善。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HMP为研究对象,探究水/乙醇二元溶剂中H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并会增加患癌风险。目前,药物、手术和菌群移植已被用于治疗UC,但这些方式存在副作用大、成本高及风险高等缺陷。相较而言,膳食干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缓解UC的成本低廉、接受度高且副作用小的方法。通过膳食干预缓解UC的基础是膳食活性组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修复黏膜屏障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但膳食
铋(83Bi)被认为是对人体毒性最小的金属元素,目前临床上利用高剂量的含Bi制剂治疗细菌感染性肠胃疾病,说明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二维Bi基纳米材料独特的能带结构在产生非氧依赖的自由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作为光响应的肿瘤治疗增敏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作为二元Bi基硫属化合物成员中的碲化铋(Bi2Te3),具有最低的能带间隙,揭示了其出色的光催化应用。但截至目前,与其尺寸和形态学相关的肿瘤放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