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和胃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i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分别从临床疗效、中医症候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等方面来探讨自拟柴胡和胃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与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1.选取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部2009年6月—2010年10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8例,均经过各项相关检查和中医的辨证,诊断为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就诊和住院的先后顺序,通过统计软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的轻重、治疗前中医各症候积分及中医症候的总积分等方面,通过统计学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均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商品名尼为孚)每次0.1g,每日三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柴胡和胃汤,日服一剂,水煎取汁200ml,分两次饭后服用,基本方如下:柴胡10g、枳实l0g、赤白芍各10g、云苓10g、白术15g、半夏l0g、陈皮10g、香附10g、郁金10g、党参10g、焦三仙各10g、炙甘草6g。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嘱患者在整个疗程期间停用一切与治疗本病有关的药物,并嘱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腻等食物。治疗前后均进行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进行一些常规的检查,如血常规、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及详细询问病人症状变化,了解其临床疗效。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治疗组39例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39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9%,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总积分为7.15±4.49,对照组为11.28±6.40,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3.治疗组中脘腹痞闷、脘腹疼痛、胸胁胀满、胁肋窜痛、抑郁或烦躁易怒、嗳气反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课题研究柴胡和胃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组,从中医理论来看,柴胡和胃汤组方严谨,紧扣疏肝和胃的治疗原则,达到治疗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目的,从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其机理可能为:1.对胃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2.可促进消化酶的分泌;3.保肝利胆;4.增强免疫功能,其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综上所述,柴胡和胃汤联合西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确有疗效,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对于诗以及诗坛,拿我自己来讲,具体的都不太了解,又不是评论家,确实是这种情况。沈奇给我来信后,起初感觉有些为难,后来我同意来当听众,第一是来祝贺,第二是来见一些朋友,有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变高,对生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我国各个地区都在发展建设,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工程监理在
“和谐世界”理念主张在处理国与国关系问题上坚持公平合理、平等互利、彼此尊重、协商对话、和睦相处、和谐共赢的原则,与体现西方价值观和霸权主义思想的“文明冲突”论存在
<正>在基层医疗单位采用静滴黄芪注射液治疗多种常见心律失常,使用安全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2009~2012年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02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积极推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尽人意,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文章对我国
跨性别文化交际中,因男女使用不同的规则而产生误解,导致交际失败的现象不胜枚举。只有认识到性别语言存在的客观事实,培养跨性别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才能达到进行有效交际的目
<正>一、考情分析从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看,本考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内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
软件的多样性、复杂性、灵活性和高度可定制性对系统的正确配置提出了挑战,配置错误已经成为影响应用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致力于配置错误的检测、诊断和
2014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钟义信的最新专著《高等人工智能原理》,该书有5篇10章共538千字。第1篇探讨智能科学中的科学观(第1章)和方法论(第2章),第2篇阐述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