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设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截至2008年7月1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达到了1566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329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37家。上市公司是现代公司制的最高形式,相对于传统型企业和一般公司型企业来说,上市公司具有业绩较好、规模较大、筹资和扩充能力较强等优势,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组织。在我国,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年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运作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既为上市公司输入了紧缺的资金,又为自己带来了投资收益。但是上市公司处在商品生产、交换和获取生产要素的激烈竞争中,必须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一些公司因为治理结构失衡,公司管理层素质低下,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生产经营管理混乱,公司业绩逐年下降。最终因财务状况异常或其他原因受到特别处理,甚至面临退市的危险,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遭受巨大损失。近年来,沪深两市被特别处理的公司数目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7月1日沪深两市被特别处理公司总计已达到130家。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财务困境问题比较严重,而且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研究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对于防范和应对财务困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从界定财务困境的概念出发,构建了财务困境成本的理论框架。并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成本进行了计量,在此基础上检验反映公司特质的各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的影响。沿着以上的思路,本文分五部分展开论述,内容和观点如下: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纵观有关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一般认为,企业从陷入财务困境之前到解除财务困境之后这一段时间内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就是所谓的财务困境成本。这种成本具体包括:销售和利润的损失;由于外部融资难度加大而增加的筹资成本;供应商为规避困境企业的信用风险而要求提高供货价格;客户的流失等“机会的损失”。第二部分从界定财务困境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财务困境成本的理论。财务困境是企业财务的一种不健康状态,企业一旦出现这种财务状态,若不采取应对措施,将最终走向无能力持续经营或破产。财务困境成本是企业在陷入财务困境时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损失。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一般认为,财务困境的直接成本包括企业在破产时发生的相关法律、咨询和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财务困境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损伤。主要包括:财务困境导致的企业销量下降,成本上升,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的丧失,公司管理者为应对困境而采取短期行为对公司价值造成的损害等。第三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进行了计量。本部分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自1998年实施ST制度以来被特别处理的216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从经营业绩观和权益价值观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财务困境成本进行计量。从经营业绩的观点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前经历了企业经营业绩的显著下滑,行业调整前的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下降了0.19,再经行业调整后也显著地下降了0.17。而在陷入财务困境后企业的经营业绩短期内就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财务困境年度到财务困境第二年行业调整前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上升了0.33,这一数值在行业调整后为0.34。从整个财务困境前后来看,财务困境前一年到财务困境第二年行业调整前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提高了0.13,行业调整后为0.15。这说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扭转了财务困境前经营业绩下降的趋势。从权益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财务困境前一年到财务困境年度样本公司的权益价值平均下降了39.19%,财务困境年度到财务困境第二年样本公司的权益价值平均下降了33.27%。考察整个期间,财务困境前一年到财务困境第二年全样本公司的权益价值平均下降了54.09%。虽然在前面的研究中发现财务困境前后企业的经营业绩明显提升,但这种经营业绩的好转并没有反映在公司权益的市场价值上,企业的权益投资者在整个财务困境阶段平均承担了54.09%的财务困境成本。第四部分采用与前一部分相同的样本,选取反映公司特质的各种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定量考察了权益价值观下财务困境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产规模与财务困境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负债比率与财务困境成本显著负相关;总资产周转率与财务困境成本存在负相关关系;从公司的获利能力来看,总资产报酬率这一变量的系数为正,但结果不显著;市净率与财务困境成本显著正相关;固定资产和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这一变量与财务困境成本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当公司可供用作举债担保的有形资产的比例越大时,财务困境成本越低。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和应对财务困境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1.配合整体经济形势,合理安排负债比率和资产结构;2.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3.提高企业的成长性;4.适当增加有担保价值资产的比重,等等。从整体来看,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颇有贡献:1、本文在分析财务困境成本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的基础上探讨财务困境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于上市公司防范财务困境,降低财务困境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文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自1998年实施ST制度以来被特别处理的216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从经营业绩观和权益价值观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财务困境成本进行计量,从实证的角度检验得出,我国的ST上市公司的确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财务困境成本。这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敲响了警钟。同时由于本文所选取样本的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8年7月12日,即搜集了自我国上市公司实行ST制度以来截止至搜集数据当日的全部样本数据,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样本的充分性,从而保证研究结论更加地可靠。3、本文选取反映公司规模资产、举债程度、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举债能力和有担保价值的资产比重等指标,较全面地考察了公司特质方面的因素对财务困境成本大小的影响程度,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据此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防范财务困境,降低财务困境成本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