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评估耳穴埋豆在治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便秘探求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间就诊于福建省省立医院骨一科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患者60名,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治疗组(n1=30):耳穴埋豆+常规护理组;B组为对照组(n2=30):空白敷贴(只有贴无药籽)+常规护理组。手术前进行便秘症状评估,辩证选取大肠穴、小肠穴、交感穴、肾穴、脾穴、三焦等穴,术前1天行耳穴埋豆治疗,术中常规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组: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耳部对应穴位,每曰自行按压5次,每次每穴按压60s;对照组:将耳穴敷贴药籽去除,将空白胶布贴于对应穴位上,每日自行按压5次,每次每穴按压60s。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肛门的首次排气时间;肛门的首次排便时间;术后3个时间点(术后2d、4d、6d)便秘症状评估积分,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A组肛门首次排气及肛门首次排便的时间均早于B组,耳穴埋豆可提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及肛门首次排便的时间。2.两组术后第2天便秘症状积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A、B组术后第2天便秘症状积分与其术前便秘症状积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天两组患者受各类因素影响,便秘症状有加重,且术后第2天两组间便秘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3.术后第2-4天两组便秘症状积分有下降,在这期间A组比B组便秘症状积分下降地更明显,两组术后第4天便秘症状积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第6天便秘症状积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经耳穴埋豆干预A组便秘症状积分较B组明显改善。4.B组术前便秘症状积分与B组术后第4、第6天两两比较p>0.05,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B组中术后第4天与术后第6天便秘症状积分比较p>0.05,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对照组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6天便秘症状积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5.A组术前便秘症状积分与A组术后第2、4、6天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第2-4天便秘症状评分开始下降,且到术后第4天便秘症状积分较术前有改善,术后第6天便秘症状积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耳穴埋豆可有效的改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