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效果的优劣成败,需要评估的考量与评价。博物馆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形式,它内容广泛,实现形式多样,有着比学校教育更复杂的情境背景。在评估视域下,应当充分考虑教育活动类型的差异,才能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文以山西博物院教育活动评估实践为例,通过文献分析,资料收集,调查回访等方法,通过对山西博物院社会教育活动评估案例的阐释,论证博物馆教育评估类型划分的实际可操作性,同时对博物馆教育评估标准的选择与权重,及评估结果共享及评估链的建立提出设想。第一章首先对博物馆教育评估概念范围做出界定,其次对国内外博物馆教育评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最后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第二章从评估流程,评估内容及类型,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四方面,对博物馆教育评估体系的建构进行阐释。依据博物馆教育活动特点,将博物馆教育评估分为参与式项目,交互式项目,渐进式项目,馆校合作项目,政策型评估等类型,并加以分析说明。就评估标准,构建质评估与量评估并行的教育评估体系,并设立七个一级指标作为教育评估标准参考。针对博物馆馆际之间合作共享的评估情况,本文提出“馆际合作链式评估”的思路,并设立馆际活动“交叉式评估链”、“垂直式评估链”、“集群监督评估链”三条支链条,对于馆际之间博物馆教育项目的评估过程和数据分享的方式进行分类。第三章以山西博物院教育活动评估实践为例,重点选取“金石拓文”、“小小讲解员”、“时光飞船”等七个活动案例,阐述各活动在实施流程、评估方法,评估侧重点上的利弊。对评估实践中成功经验以及评估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博物馆教育评估类型划分的实际可操作性。同时对于人员业务能力,项目执行情况,小组参与度考评等部门运行涉及的内部评估进行研究。第四章首先提出山西博物院教育评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对其提出对策和建议。其次对博物馆教育活动评估实操问题提出看法和说明,再次对于实证评价与人文评价的比重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于博物馆教育评估中涉及的美学设计、特殊人群评估、评估伦理等方面也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