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止嚏汤对热证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Treg/Th17相关因子的影响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热止嚏汤治疗热证豚鼠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对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豚鼠分为空白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中医复方热药+卵清蛋白注射致敏加滴鼻激发的方法进行中医热证、AR疾病造模。将造模成功的热证AR豚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西药组给予氯雷他定灌胃,中药组分别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清热止嚏汤汤剂灌胃,持续治疗20d。治疗结束后处死豚鼠后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豚鼠外周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E(Ig E)、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A(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RT-PCR法检测Treg特异性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含量;取豚鼠鼻中隔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治疗期间采用叠加量化法比较豚鼠用药前后鼻炎症状评分差异。结果:1.鼻部症状评分治疗前,相比于造模组(热证AR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豚鼠鼻部症状评分明显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热证AR豚鼠模型造模成功;治疗后,较于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中、高剂量组鼻部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用药组之间比较,中药治疗各剂量组和西药组之间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治疗组(西药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 E染色病理变化空白组豚鼠鼻黏膜上皮结构比较整齐,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模型组豚鼠鼻黏膜上皮结构损坏丢失严重、固有层存在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腺大量增生、多处血管扩张和充血表现。西药组相对于模型组的病理状况极大改善,上皮层结构完整,只有少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固有层腺体丰富。中药低剂量组上皮层丢失,有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对于模型组无明显改善。中药中剂量组上皮层结构完整,依然有一定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中药高剂量组相对于模型组上皮层结构完整,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改善。3.血清Ig E、IL-10、IL-17A和TGF-β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血清中Ig E、IL-17A显著升高(P<0.0 1),说明造模成功。同时I L-1 0、T G F-β抗炎因子降低(P<0.0 5或P<0.0 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I g E、I L-1 7 A水平明显下降(P<0.0 1),I L-1 0、T G F-β均明显上升(P<0.0 5);中药低剂量组仅I L-1 0出现明显上升(P<0.0 5),其他指标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5);中药中剂量组I g E水平明显下降(P<0.0 5),I L-1 0水平明显提高(P<0.0 5),而I L-1 7、T G F-β则无明显差异(P>0.0 5)。(见表8)4.鼻黏膜组织中Foxp3、RORγt 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血清Foxp3 mRNA表达下降、RORγt mRNA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Foxp3 mRNA表达量均出现明显上升(P<0.0 5),中药低、中剂量组与热证A R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 5);相较于模型组,各组RORγt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 1或P<0.0 5)。结论:清热止嚏汤可明显缓解热证变应性鼻炎豚鼠症状,其途径可能是通过干预Treg/Th17的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从而达到调整其免疫平衡、治疗热证型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证素及用药规律分布特点,为今后此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2012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例,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病例资料343例。(1)中医证素研究:将病例中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依据朱文锋《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判定其病位、
学位
目的:利用16S r 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性别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寒湿困脾型泄泻模型及藿香正气散干预对雄性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Ⅰ.选体质量在16 g-18 g的SPF级昆明小鼠12只(雌雄各半),自由喂养8周后处死,测定血清性激素,无菌收集肠道内容物与肠道黏膜,采用第二代16S r 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并进行结果分析。Ⅱ.选体质量在18 g-20 g的SPF级雄性昆
学位
目的:编制EGFR-TKI皮肤不良反应知信行量表,形成调查护理人员EGFR-TKI皮肤不良反应知信行水平的工具。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对相关护理人员的质性访谈,提炼主要内容,形成EGFR-TKI皮肤不良反应知信行量表初稿。请20位相关领域专家参加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整合专家意见,对量表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3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实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量表条目进行分析和
学位
目的:通过筛选DNA羟甲基化差异基因,构建早发冠心病血瘀证易感基因调控网络,以方测证,探讨养心通脉方对早发冠心病血瘀证DNA羟甲基化差异基因的表达作用,从基因表达-病证结合-中药干预的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为早发冠心病个体化差异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1)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早发冠心病患者静脉血,使用DNA羟甲基化芯片技术和m RNA芯片技术检测早发冠心病血瘀证DNA羟甲基化差异基因表
学位
目的: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模型及其评估等相关理论,建立乳腺癌患病风险预测模型,旨在筛查高危人群并找到与患乳腺癌相关性极强的危险因素(特征)。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来说,传统诊断主要采用临床触诊、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成像以及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这些方法容易受到图像质量、诊断医生视觉疲劳等因素发生漏诊、误诊。医生借助数据挖掘涵盖的算法模型能够在出现症状之前对有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病人提早预测,从
学位
目的:1.将中医证型与眼底图像特征中的客观指标联系起来,分析其内在的关系,为把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类型测量作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tinal pigment epitheliitis ARMD)病情评估的客观指标提供客观理论依据;2.设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
学位
目的:探讨不拔牙矫治推磨牙向后案例中当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进入上颌窦内的情况时,上颌第一磨牙是否能发生移动,以及牙长轴倾斜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矫正后牙根的吸收情况,为临床合理设计矫治方案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与参考,以提高推磨牙远移的成功率。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30例上颌采用推磨牙远移方案选择Invisalign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患者,且每个患者均存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都至少有一个牙根与上颌窦底接触或者进入到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腹主动脉中Rho A/ROCK信号通路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表达和巨噬细胞含量的影响,探究隔药饼灸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可行性和作用机制。方法:70只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兔(2000±200g)普通饲料喂养一周后随机分成10只空白组和60只造模组。造模组在高脂饲养的基础上采用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加基因转染及药物触发斑块破裂制作AS易损斑块兔模型。球囊
学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金刚丸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破骨细胞、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金刚丸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同时筛选出金刚丸最佳用药浓度及最佳应用疗程。方法:将56只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t C n=9)、假手术组(SHAM n=9)、模型验证成功后将造模组35
学位
目的:研究按压心俞可否通过调控AMPK通路,发挥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效应,初步探讨按法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按法组、阳性药物组,每组各12只,空白组不进行造模和干预操作,仅正常饲养;假手术组开胸后冠状动脉只扎不结;其余组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成模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按法组、阳性药物组。模型组不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