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规律与调节机理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研究旨在满足人员健康舒适需求,同时降低采暖空调能耗。本研究基于我国居民的热适应规律,发现人体热适应动态规律及其方向性特征,提出“需求因子”来定量反映这种特征规律;并通过人工气候室实验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生理习服和心理适应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效果;最后基于PMV经典传热模型和热适应理论框架,构建了可刻画行为调节、生理习服、心理适应和物理改善作用效果的适应性热平衡理论模型,对构建新型热舒适数据库具有指导意义。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我国南北方采暖方式不同的地区开展问卷调查,探讨我国居民的热适应规律。结果表明,室内热经历显著地影响居民热适应,居民对热湿环境的舒适评价在不同的热经历对比过程中得以放大;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具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方向性特征,不同热适应方向的难易程度和时间尺度均有不同。随后,在上海、北京开展实际建筑现场实测,验证人体热适应动态规律,同时提出“需求因子”来定量反映热适应动态规律及其方向性特征,结果表明,采暖人群适应非采暖环境的适应时间在3年以上,而非采暖人群适应采暖环境则可以在1年之内完成,并且建议实际建筑热环境营造应充分尊重居民易于接受舒适热环境而不易适应不舒适热环境的规律。而后,通过人工气候室中的生理实验,从“有无影响”、“影响尺度”、“如何描述”三个层面探讨了人体热适应生理习服规律及其影响。实验发现,生理习服体现在短时间尺度的生理调节和长时间尺度的生理适应两个维度,其中短时间尺度的生理调节可以通过代谢产热变化规律加以描述;长时间尺度的生理习服可以用基于皮温、皮肤血流量等生理指标的权重系数和适应因子加以描述。接着,通过人工气候室中的心理实验,从“有无影响”、“影响途径”、“如何描述”三个层面探讨了人体热适应心理调节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控制途径对人员热舒适的影响包括感知控制和物理环境改善两条途径,其中感知控制可以减缓人员的不舒适感,属于心理适应,其作用效果可以简单量化。最后,建立了机理更加清晰的适应性热平衡模型。该模型分项量化了行为调节、生理习服、心理适应与物理环境改善四个热适应途径的作用效果,兼具传热模型的计算优点与统计模型的经验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本研究形成的各项结论,能够为揭示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机理、完善热适应理论、提炼热适应模型提供依据,并且为我国建筑热环境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粒子群算法.为了克服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引入了一个排斥过程用于增加群体的多样性,提出了一种控制群体多样性的准则,实现了算法运行过程中吸引和排
本文分析不均匀流动磁流体发电机实现高焓取出率的机理,述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的 探讨我科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方法 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血液透析患者130例,护理上注重基础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关心、尊重,在工作中注意细节体现出人
本文描述了磁流体/蒸气联合循环系统分析软件包植移的具体方法,着重阐述其技术处理,并以一系标准算例作验证,其微机计算结果与VAX机计算结果完全相同,证明移植成功
提出了一种预测网状可展开天线电性能的数值计算方法.针对网状可展开天线采用三角形拼合的这一特点,首先从结构力学出发确定天线枕效应变形,然后采用巴斯卡图插值进行面片网
族群研究的重点是族群边界问题,族群边界的作用在于组织、沟通、结构和规范人们之间的互动。族群认同在于自识和他识,只要人们在互动中保持族群认同,就会确立其成员的标准和
本文简要回顾了磁流体发电研究发展的历史,讨论热化学再生磁流体发电系统的特点和意义,这一系统有可能导致烧煤磁流体发电技术的新突破。
提出量子Bchi自动机(简记为LVBA)的概念,利用量子状态构造方法证明了一般LVBA与状态转移为经典函数的LVSBA间的相互等价性,籍此研究了量子无穷正则语言的代数刻画、层次刻
基于RSSI技术的静态权重定位算法由于不需附加设备,成本低,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RSSI测距容易受到各种干扰,静态权重算法不能同时解决定位的平均误差
图论是离散数学的骨干分支,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图论的研究始于200多年前,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