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之前,首先应当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做一个界定。本文所研究的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指对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所实施的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的专业教育。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且具有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双重属性。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和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语言、宗教、居住地域的特殊性赋予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一般高等教育无法取代的特殊意义。可以说,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党贯彻民族政策,国家开展民族工作的产物。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类型,更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
笔者认为,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现阶段中国面临的重大的实际问题。因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比较落后,知识资源相对稀缺,这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民族地区在面临着改造自然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和步入知识经济等多重压力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能驾驭全局的、能宏观决策的战略性人才及德才兼备的各类专门人才,这需要依靠民族教育,尤其是民族高等教育的强有力支撑。
本文以基本统计资料为背景,尝试着使用社会学的统计方法,对建国以来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加以回顾,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比较清晰的梳理,展现了在三条主要途径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整体状况,重点放在建国以来50多年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