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目的:鉴定中国人群中一例HLA-B新等位基因.
方法:样本DNA抽提采用G&T抽提试剂盒,采用PCR-SSP方法进行中低分辨分型,并应用基因克隆和DNA测序技术对先证者HLA-B基因的外显子2和3进行序列分析,与已知等位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先证者爷爷的血清学分型采用标准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家系调查采集了先证者的父母、以及先证者的爷爷和奶奶的血样。
结果:PCR-SSP分型根据试剂格局无法判定结果,经克隆测序发现该等位基因和B<*>1502序列的差异只是在外显子3区域中360位G->C,导致相应的密码子120由谷氨酰胺变为组氨酸。血清学分型结果表明新等位基因血清学特异性为B15宽特异性。家系研究显示先证者带有的B<*>9512等位基因系来自其爷爷,并经过三代遗传。携带该等位基因的HLA单倍型为A<*>11,B<*>9512,DRB1<*>14。在大约20000名随机捐献者的检测中,未发现其他带有B9512基因的个体,据此估计B<*>9512在四川地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小于0.0001。
结论:该等位基因为HLA新等位基因,2006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将其命名为HLA-B*9512。
第二部分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分析基础上的HLA分型(polymerasechain reaction-sequence based typing,PCR-SBT)方法,研究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CMDP)四川分库中四川籍汉族人群HLA-B<*>15组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初步探讨四川籍移植供患者对中可能存在的HLA-B<*>15等位基因水平上的错配模式及其在临床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选择中的作用。
方法: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四川分库中四川籍汉族人群中/低分辨分型HLA-B<*>15阳性样本中按不同血清学特异性分层抽取105例样本,应用PCR-SBT技术进行测序分型,获得四川籍汉族人群HLA-B<*>15组高分辨分型结果。应用方根法计算HLA-B<*>15各等位基因频率并采用最大似然法计算两座位和三座位单倍型频率。同时与其他人群资料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四川籍患者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寻找供者时可能存在的HLA-B<*>15等位基因水平上的错配模式。
结果:(1)共检测到16种已知HLA-B<*>15等位基因和1例未知等位基因。本研究中检出的16种等位基因有:B<*>15010101(B62),B<*>1502(B75),B<*>1503(B72),B<*>1505(B62),B<*>1507(B62),B<*>151101(B75),B<*>1512(B76),B<*>1513(B77),B<*>1517(B63),B<*>1518(B71),B<*>1525(B62),B<*>1527(B62),B<*>1529(B15),B<*>1532(B62),B<*>1546(B72),B<*>1558(B62)。其中以B<*>1502(36.8%)最常见,其次为B<*>15010101(21.1%),B<*>151101(9.1%),B<*>1518(7.O%),B<*>1525(6.1%),这五种等位基因占B<*>15等位基因家族的85%。在B<*>15等位基因家族中,表达B75抗原的等位基因HLA-B<*>1502和B<*>151101共占46.5%,但表达B62抗原的HLA-B<*>15等位基因多态性最强,共检出7种等位基因。此外,本研究发现1例未知等位基因,该基因序列与所有已知的HLA-B<*>15或B<*>46等位基因序列均不相同,在外显子3的116位处存在一个点突变G->A。(2)分别检出A-B<*>15、B<*>15-DRBl两座位单倍型28种和40种。检出A-B<*>15-DRBl三座位单倍型52种,最常见的五个三座位单倍型为: A<*>11-B<*>1502-DRB 1<*>12(1.21%),A<*>11-B<*>1 502-DRB 1<*>15(0.77%),A<*>11-B<*>15010101-DRB 1<*>04(0.77%),A<*>02-B<*>1502-DRB1<*>12(0.32%),A<*>02-B<*>151101-DRB1<*>09(0.31%)。
结论:研究表明在四川籍汉族人群中HLA-B<*>15等位基因水平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和特有的分布特征,这提示对B<*>15阳性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无关供者寻找时,需要进行高分辨分型,以获得等位基因匹配的供者,进而改善移植预后,提高我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