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香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特种经济树种,因其木质中含有特殊的抗性成分而广泛应用到家具、食品、日用化妆品、农业及医药等行业。香樟精油是从香樟组织中提取的一种多组分芳香性物质,其中的主要成分有芳樟醇、樟脑、1,8-桉叶油素、龙脑、松油醇、石竹烯和柠檬烯等化合物,是香樟抗菌、抗氧化、消炎和杀虫驱蚊等生物抗性作用形成的主要原因。香樟内生菌是香樟活立木中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参与香樟组织的次生代谢过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特种经济树种,因其木质中含有特殊的抗性成分而广泛应用到家具、食品、日用化妆品、农业及医药等行业。香樟精油是从香樟组织中提取的一种多组分芳香性物质,其中的主要成分有芳樟醇、樟脑、1,8-桉叶油素、龙脑、松油醇、石竹烯和柠檬烯等化合物,是香樟抗菌、抗氧化、消炎和杀虫驱蚊等生物抗性作用形成的主要原因。香樟内生菌是香樟活立木中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参与香樟组织的次生代谢过程,能通过协同代谢作用对香樟代谢产物进行辅助合成或修饰,从而改变香樟组织中代谢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本研究意在探究香樟内生菌代谢产物对香樟精油组分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解析其中的改性方式和作用机制,建立可人为调控的香樟精油组分活性改良的研究策略,以期获得性能更好的天然抗性物质的生产过程,为香樟及香樟精油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构建了一种能从多年生难消毒的活体木本组织中高效率分离出植物内生菌的复合消毒实验操作方法。实验从香樟的根须、木韧部和叶片等组织中分别分离纯化出11株香樟内生真菌。建立了适用于根须、叶片组织和木质部消毒的活体消毒方法。2.量化分析了香樟精油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性能,建立了香樟精油抗性活性指数。实验显示:香樟精油对敏感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6.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2.5%和6.25%;6.25%的香樟精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0%以上,而12.5%浓度的精油能有效清除?OH自由基。3.探究了内生真菌促进香樟精油组分抗性转化的作用方式和机制,为精油组分的抗性改良提供了操作依据。实验从分离的香樟内生真菌中筛选确认了其中的Endophyte X4菌株对香樟精油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增强作用是通过其代谢产物?-葡萄糖苷酶对香樟抗性物质结构的转化或修饰实现的。该内生菌株被鉴定为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4.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等实验设计优化了内生真菌Endophyte X4产?-葡萄糖苷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提高了内生菌代谢物质对精油组分作用的效能。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优化组分为:牛肉膏22.5 g/L、磷酸氢二钾0.998 g/L、酵母粉1.231 g/L、葡萄糖30 g/L、硫酸锌0.03 g/L、硫酸铵3 g/L、硫酸亚铁0.06 g/L;产酶发酵优化条件为:培养温度25℃、接种量60 mm~2菌苔/250 m L、种龄3天、装液量50 m L。优化后可使产酶活力提升了33.2%。5.验证了来源于香樟内生真菌Endophyte X4的?-葡萄糖苷酶与普通商品葡萄糖苷酶对香樟精油组分的抗性改良的差异;优化了内生真菌产酶对香樟精油抗性改变的转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1)粗酶液在45℃下转化10%的精油15 min后其抗DPPH自由基的活性提升42%;(2)粗酶液在50℃下转化7.5%的精油30 min后其抗?OH自由基的活性提升29%;(3)粗酶液在50℃下处理12.5%的精油30 min后其抗敏感真菌的抑菌率提高了76%;(4)粗酶液在50℃下处理12.5%的精油30min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增加了7.3 mm,MIC降低了62.6%;(5)粗酶液45℃下处理10%的精油45 min后其对大肠杆菌抑菌圈增加了13.9 mm,MIC降低了61.9%。实验还探究了内生菌产酶对香樟精油主要成分作用的初步机理。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筛选特定的香樟内生真菌对香樟精油组分进行生化修饰转化,能显著提高精油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依据优化的实验条件利用内生菌与香樟代谢产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香樟组分的生物抗性,提高精油的抗性效果,为开发更为优良的天然抗性产品提供了技术路线。
其他文献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新手教师时期的发展情况十分关键。教师的职业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而作为新手教师期间教学能力的发展对新手教师更好适应教师职业,提升职业情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以小学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了解小学新手教师在教学工作期间的教学能力发展情况,探寻影响其教学能力发
良好的医患信任是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随着医患冲突数量日益增长,我国医患信任水平呈下降趋势。本文旨在探索医患信任的促进机制,通过结合医患互动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化信息(信息需求、决策偏好、情绪状态)和互动方式(信息共享、正向反馈),以构建医患信任互动正向演变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近红外技术,从医生和患者双视角下来探索在首诊过程中医患信任互动型的正向演变机制。在研究1中,为了探
宴乐是我国古代绵延了几千年的古老乐种,早在周代,宴乐活动已蔚然成风。宫廷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及社会精英阶层集中地。对各历史时期宫廷宴乐的各个音乐要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宫廷宴乐在宏观视角下的演变历程,可加强对古代宫廷宴乐活动中的音乐形态的进一步认识。微观上,对每一时期宫廷宴乐形态的音乐要素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与把握历代宫廷宴乐的音乐风格。本文以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历史面貌与历史流变为研究对象,分
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光、电、磁等多种特性。因此,对于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可以在发光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复合功能研究,甚至多功能研究。Lu AG:Ce(Lu3Al5O12:Ce)是石榴石材料体系的荧光材料之一,热稳定性好,量子效率高。Tb AG(Tb3Al5O12)是应用于可见及近红外波段的磁光材料之一,具有较高的磁光系数(Verdet常数)和激光损伤阈值,在石榴石体系中热导率也较为优异。因此,本论文对于
悬浮剂分散稳定性和润湿性有利于提高农药利用率。本文主要选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Trimethoxysilyl)propylmethacrylate,MAPTMS)、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llyl polyoxyethylene ether,APEG-1000)和丙烯酸(Acrylic acid,AA)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兼具优异润湿性和分散性的有机硅改性聚羧酸盐分散剂P(AA_
纳米石墨烯带是尺寸为纳米级的石墨烯的总称,它是由SP2杂化碳组成的,结构上呈现大π共轭现象的一类碳物质。自2004年被科学家发现,有关纳米石墨烯带的研究风靡全球,随着研究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人们发现纳米石墨烯带具有优良的光物理化学性质,并且越来越多的合成纳米石墨烯带的方法被开发出来,这也极大地丰富了纳米石墨烯带的物质内容。常见的纳米石墨烯带在结构上可以粗略地分为平面型和非平面型。平面型石墨烯带具有一
第三代弛豫铁电体Mn掺杂Pb(In1/2Nb1/2)O3-Pb(Mg1/3Nb2/3)O3-PbTiO3(Mn-PIMNT)具有优异介电、铁电、压电和热释电性能、以及高的相变温度,可运用于微波可调节器、铁电存储器、超声换能器和红外探测器等功能器件。随着器件集成化、微型化的快速发展,如果能将高性能弛豫铁电体薄膜化,将大幅度拓宽器件的工作温度范围。本论文以三方相Mn-PIMNT弛豫铁电陶瓷和薄膜的制备
PLZT透明陶瓷作为一种经典的铁电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光效应而在现代光通信及国防激光技术领域都占有一席之位。经过多年的发展,PLZT透明陶瓷的制备技术不断完善,材料应用领域亦日趋扩大。尽管如此,当前PLZT透明陶瓷的主要烧制方法依然为传统的通氧热压烧结(轴向施压),该工艺不仅需要大量过量氧化铅作为助烧结剂,而且通常只能单炉制备,烧结时间长、过量氧化铅挥发对环境污染严重,材料光学品质稳定性差,特别是该传
本文立足于新世纪武侠电影影像研究,从升级的画面表现力、非传统“大侠”式的影像人物塑造、风格化的创作手法出发,发现新世纪武侠电影在传统武侠电影的基础上已渐渐走上了艺术化与风格化的道路。追求影像的表现力自然成为这一时期武侠电影导演的普遍追求目标。与此同时,进入2000年以来在导演作者化创作和外来文化涌入的前提下,武侠电影在自我多元发展和影像重塑的基础上,渐渐摆脱了传统武侠的古典浪漫主义想象,呈现出多姿
吡唑醚菌酯是巴迪斯凯苯胺和苏打法布里克公司共同研发出的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可抑制细菌中线粒体呼吸。吡唑醚菌酯已被应用于控制由链格孢属、Septoria、疫霉属、丝核菌属、腐霉属、曲霉属和假单胞菌属引起的几种破坏性疾病。由于其对水生生物的高毒性,其在稻田中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将吡唑醚菌酯微胶囊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界面聚合法来制备了吡唑醚菌酯的聚氨酯微胶囊悬浮剂,探讨了溶剂类型的、乳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