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阈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接骨师之女》为例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ix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学认为,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价值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作为跨文化交际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则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维度理论是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理论。受不同文化维度的影响,成长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受到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是不一样的。由于地理环境、习俗、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会产生诸多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要正确看待不同文化维度造成的影响,正视文化差异,以便于交际顺利进行。
  本文密切结合文本,以跨文化交际学中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以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为语料,对比分析了人物在意识形态价值、民族性格和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研究小说中三代女性之间关系的变化,本文意在为读者分析不同文化维度是如何影响交际的,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对交际的影响,从而归纳出中美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诸多学者们纷纷从女性主义、种族主义、身份认同和创伤等方面对小说《接骨师之女》进行研究。然而,本文将从文化维度理论的角度来赏析这部影响深远的文学著作。
  通过分析《接骨师之女》中三代女性和一对恋人之间关系的转变,本文发现中美文化之间的冲突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不同文化维度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同的文化维度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产生重要影响。中美文化从冲突到融合是一个过程,而文化融合是跨文化交际的必然选择;文化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中美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文化吞并,也不是文化霸权,而是两种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此外,文化也是动态的,文化的动态发展为中美文化的融合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对中美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进行分析,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正视文化差异性,并且对培养和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间的矛盾关系,为读者解读人物性格,了解文化差异提供借鉴与参考。此外,本文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也为文学作品的研究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纵观整个东汉王朝,刘秀凭借着宗法联姻所缔结的豪族纽带势力登上皇位,在一众功臣的辅佐下实现了国家制度建立之初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大一统,这些功臣世家日后逐步演变为外戚、士族,由他们的家族成员、门生故吏所形成的庞大的社会关系是影响整个东汉政治、文化与社会的主导力量。本文将结合光武中兴时期的势力分布与政策主张,着重呈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功臣家族的谱系脉络。通过考证,了解东汉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为东汉军功、
学位
本篇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本体研究方面,对反递复句的语用功能进行分类整合并进行一定的补充,之后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反递复句进行研究。我们从习得偏误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反递复句的偏误现象,分析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对反递复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提出设想,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外汉语学界对反递复句的研究,并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参照。论文共
陆贵山教授是我国优秀的文艺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成就斐然,他的文艺思想为我国文艺学学科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陆贵山作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始终对现实中的“人”抱有极大的关注,其文艺思想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充满着人文的关怀。但目前学术界对陆贵山文艺思想中人学维度的系统研究还相对匮乏,因此本文试
学位
“魏晋风度”、“麈尾清谈”、“放达任诞”均为学者们在探究魏晋名士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热点名词。对于这些热点名词产生背后的、关于深层审美范畴与思想价值的关系,学者们却很少有呈系统、体系的概括归纳。《世说新语》全书以零散化、凝练化、趣味性的小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故事展现出当时名士们清谈放诞的士风以及士大夫倾轧相斗的现实,进而来表达士人内在的审美观与思想观,故其书中并不具备典型、成熟的理论形态。笔者尝试对《世
本文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语义场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有并列式复合词进行穷尽地分析,对它们的来源、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发展源流进行了探讨,以对并列式这种构词方式形成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引言部分主要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选题原因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作了说明,并着重对并列式复合词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对前人的看法作了一点补充。第二部分主要从心理基础、基本的语言条件
学位
成功的语言交际依赖于对听觉词汇声音信息的识别,而这一过程往往轻松高效。为这一过程提供合理的解释成为了过去几十年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并涌现出一系列理论与模型(如:词群激活模型,Marslen-Wilson,1987;合并模型,Norris et al.,2000;邻域激活模型,Luce&Pisoni,1998;Vitevitch&Luce,1999;轨迹模型,McClelland&Elma
学位
戴维·洛奇(1935-)是一位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的英国当代著名学者,也是著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曾被选为“布克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兼任皇家文学学会会员,洛奇在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理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洛奇因其在对传统小说形式创作方面创新与实验而著称,他在传统传记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将其发展为传记小说,突破对传统传记与小说、真实与虚构间的界限及传记原有的样式。而小说《作者,作者》正是洛奇实现传记
学位
谭恩美(Amy Tan),生于1952年,是20世纪继汤亭亭之后华裔美国作家中又一位开拓者,被称为“具有罕见才华的优秀作家”和“讲故事的大师”。谭恩美以自己的第二代华裔移民身份和与母亲的关系为灵感和创作来源,在其作品中生动体现了第一代华裔移民母亲与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女儿们之间的强烈冲突以及如何重新认识自身双重身份的问题。谭恩美凭借第一部作品《喜福会》获得了1991年的国家图书奖,而《接骨师之女
学位
加拿大女性作家露西·蒙哥马利(Lucy Montgomery)是名誉世界的小说家。蒙哥马利的红发安妮系列小说取材于儿时在爱德华王子岛上的生活经历,收获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围绕女主角安妮的成长过程,蒙哥马利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本文运用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成长,涉及作品包括《绿山墙的安妮》和《壁炉山庄的里拉》。本文将借助女性主义理论分别从自然,社会以及女性自身三个方面,层层递
评价系统是马丁等学者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研究的拓展,是对人际意义的横向和纵向的延伸。他们将词汇研究纳入到篇章语义学中,进而建立了此系统。态度系统是评价系统的核心,又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范畴及其次类。语篇的评价意义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评价主要通过评价性的词汇来体现,而除了词汇之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隐喻和概念意义等都可以引发语篇的评价意义,即隐性评价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