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基于产权结构视角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人治理结构在国外也被称为“公司治理”,它的构建既遵循一般的管理学规律,也因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法律制度、文化背景而异。从中国金融系统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实践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历程、产权结构和管理体制上均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很大不同,其法人治理结构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身的治理之道。  2003年作为服务农村经济的主要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启动新一轮改革,最终其体制选择突破了“合作制”还是“股份制”的争论,确定了股份化的改革方向。作为服务于区域农村经济的“主力军”,河北省也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在清资扩股、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并未协同发展,在股份制改革下,如何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发展带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本文对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履职评价制度不规范;监事会的监督权力不充分,仅限于银行内控及日常管理,监督效力有限;经营层的执行力不到位,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包括外部原因—行政力量的介入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具有“先天缺陷”,也包括内部原因—产权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法人治理结构低效率。结合了德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以及配套制度方面的经验,以及中国江苏省常熟市农村商业银行、湖北省十堰市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改善产权结构,改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案例,提出了完善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方案:在推进农村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基础上,理顺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构建系统性的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扶持体系,最终建立起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治理机制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
其他文献
该项研究对国内外有关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该包括两个相关层面的内容:现代化和国际化.
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简要的介绍了文章所论述问题的经济背景.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网络的由来、功能及特征,进而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所具有的实实在在的、不容置疑
《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简称GATS)第一次将国际公认的规则和承诺扩展到了一个规模巨大并且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新领域.为了中国金融服务业
在第一部分,该文简要回顾了三次全球金融业购并浪潮的产生及其特点.从三次浪潮的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银行业通过购并快速进行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向全能化发展的脉络.在
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通过制定出有利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税制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时代性课题。本文正是站在这一时代背景和视野之上,围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个主题,对开征生态税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铺陈了课征生态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结合现有税制理论对开征生态税的设计方案及征税可能产生的政策效应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