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已文献报道的原尾虫近200种,大多数种类集中在云南、广西、海南、上海、浙江和江苏等省区,而在寒、温、亚热带多种气候过渡的甘肃,近几十年来原尾虫的研究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在此地区开展原尾虫的研究工作。作者于2007年7月—2009年1月在甘肃共设置12个样区采集标本,用直接镜检、封片、油镜观察等方法对甘肃原尾虫进行分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如下:1.共鉴定到原尾虫11种,隶属于2目6科7属,其中包括1个甘肃新记录属、6个甘肃新记录种和1个未定名种。古蚖科、夕蚖科和蚖科为优势类群。华山蚖为广布种。2.檗蚖科在甘肃仅有1属1种,见于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博峪自然保护区;古蚖科在甘肃有2属4种,占甘肃原尾虫总数的36%以上,占西北地区已知种总数的10%;始蚖科在甘肃有1属1种;夕蚖科有2种,在甘肃有着较广泛的分布,分布于5个样点;日本蚖科在甘肃有1种,中华诺蚖是甘肃的新纪录种;蚖科在甘肃有1属2种,包括1个华山蚖属未定名种,只分布在甘肃临夏太子山地区。华山蚖在甘肃11个样点分布。部分标本与《中国动物志·节肢动物门·原尾纲》中描述的毛序不同,可能是地理差异的原因。3.对甘肃原尾虫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古北界种类占总数的63.3%,东洋界物种有1种占9.0%,古北界和东洋界种类占总数的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