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是中国广东省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最为常见。目前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es,LNM)对DTC的预后意义仍不明确,故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及范围、术后治疗方案、随访计划等仍存在诸多争议。研究方法在1997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本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在广东省4家三甲医院回顾性收集DTC患者的人口学数据、临床、病理及超声检查数据等资料。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计算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等指标并分析影响患者LNM、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学预测因素。结果(1)对于DTC患者,LNM组的5年DFS(69.16%)和术后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均低于无LNM组(87.96%,8.5个月,P<0.001)。LNM主要影响DTC患者的DFS。且LNM组患者术后暂时性单侧声带麻痹、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永久性单侧声带麻痹、双侧声带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此外,患者年龄、pTNM(pathological tumor node metastasis)分期、组织学类型均影响 LNM患者的无病生存率(P<0.05)。(2)进一步对PTC患者进行分析可得LNM组的复发率亦仍显著高于无LNM组,且LNM亦主要影响PTC患者的DFS(P<0.05)。年龄<45岁、肿瘤>5mm、多中心肿瘤是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年龄<45岁、肿瘤>5mm、无Hashimoto甲状腺炎是颈部中央区LNM的预测因素;男性、肿瘤侵犯甲状腺包膜、多中心肿瘤是颈部侧方LNM的预测因素(P<0.05)。中央区LNM或侧方LNM对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多45岁和男性是LNM组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男性中央区LNM患者和年龄≥45岁的侧方LNM患者预后亦较差(P<0.05)。(3)此外,对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linically node negative,cNO期)而术后病理证实存在侧方LNM的PTC患者进行分析可得存在Hashimoto甲状腺炎、肿瘤侵犯甲状腺包膜、多中心肿瘤、钙化、中央区LNM均为c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侧方LNM的预测因素(P<0.05)。依据以上预测因素建立的预测方程=1.2×(若存在Hashimoto甲状腺炎)+1.5×(若肿瘤侵犯甲状腺包膜)+1.5×(若存在多中心肿瘤)+2.O×(若存在钙化)+1.5×(若存在中央区LNM)经检验成立(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分值≥1.35可判定患者存在颈侧方LNM,方程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87.6%。结论LNM对中国广东省DTC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不良影响且主要影响DFS。建议对存在LNM相关高危因素的PTC患者施行有针对性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且患者若存在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则建议患者行更严格的术后辅助治疗和随访。此外,若常规术前检查无法准确判断cNO期PTC患者是否存在侧方LNM时,可采用本研究所得预测方程辅助判定并制定手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