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展览的文化坐标及其实践——以浙江美术馆为例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大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展览是美术馆的主业,最能反映美术馆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随着现代规则的转变而不断升级和加载新的功能,美术馆展览也已经从单纯的作品展示转向研究、典藏、教育和普及等多元化发展。展览不仅要体现美术馆的学术理念、学术观点,同时还要体现文化态度和文化立场。建构科学合理的展览体系对于美术馆更好地提升社会文化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术馆展览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缺乏理论体系的指导。本论文提出“文化坐标”的观点,就是基于体系建设和价值定位的实践运用,有益于美术馆界的专业发展。美术馆展览的“文化坐标”具有多元互动的参考轴系,在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包含了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地域风格与国际视野、艺术演进与时代精神等文化内涵和视觉主题,全面展示艺术成就,注重培育学术品格,健全完善保障机制,通过丰富的艺术展览精神产品满足社会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  美术馆展览的“文化坐标”体现了现代美术馆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这是新型美术馆在时代背景下的实践经验。浙江美术馆在开放运行之初就提出展览“文化坐标”的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论文研究的依据主要来源于浙江美术馆在展览策划、项目实施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模式,建立起“观点—实践—研究—理论—实践”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关于美术馆展览“文化坐标”的理论阐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理论观点和实际运作的完全匹配性是论文的创新点。  对于“文化坐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现阶段美术馆展览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先导性,符合我国美术馆的运行惯例。希望对我国美术馆界的专业规范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并更好地适应美术馆事业的时代进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新的特点、新的模式。
其他文献
为解开两国时装设计差异的原因,本文从造型要素、装饰要素与服装设计方式三视角分层级分别解析了两国现当代时装设计,经过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总结出中英现当代时装设计的差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