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1I蛋白杀虫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基因策略被证明能有效地延缓害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该策略是指将能够识别不同结合位点的蛋白共同用于转基因植物中。2014年全球转Bt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5.5千万公顷,占据全球玉米种植总面积的30%,其中对玉米螟有效的基因主要是cry1Ab、cry1Fa。如此大面积种植含有这些基因的转基因玉米,也大大提高了玉米螟对这些基因产生抗性的可能性。因此鉴定和发掘与Cry1A、Cry1Fa蛋白无交互抗性的新型cry基因,进而研究解释其杀虫机制,对于研发新一代转基因抗虫玉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cry1Ie基因是本实验室分离克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基因,由于其编码的Cry1Ie蛋白对玉米螟具有高的杀虫活性,且Cry1I蛋白与目前商业化应用的Cry1A类蛋白无交互抗性,目前已经被用于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中。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Cry1I蛋白的杀虫活性及Cry1I蛋白的作用机制,为Cry1Ie基因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本研究将新型的Cry1Ie2蛋白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获得55kDa的核心片段。并通过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对Cry1Ie2蛋白进行纯化,最终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纯化后的Cry1Ie2原毒素对7种鳞翅目害虫和1种鞘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测定结果显示:Cry1Ie2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ubner)具有高的活性,LC50分别为0.51μg/mL和18.49μg/mL。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iibner),美洲棉铃虫(Helicoverpazea,Boddie)和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innaeus)的生物活性测试中均未发现明显的杀虫活性。秋粘虫(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mith)、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Fabricius)和亚洲棉铃虫的生物活性测试中,虽致死率与阴性对照相同,但是有明显的体重抑制。同位素125I标记的Cry1Ab蛋白和生物素标记的Cry1Ie2蛋白被用于竞争结合试验。125I-Cry1Ab蛋白在欧洲玉米螟的刷状缘膜微囊泡(Brush BorderMembrane Vesicles,简称BBMVs)竞争结合试验中,即使在最高的的测定浓度(未标记的Cry1Ie2蛋白)下,未标记的Cry1Ie2蛋白也无法竞争125I-Cry1Ab蛋白与欧洲玉米螟BBMV的结合位点,证明Cry1Ie2蛋白不能识别Cry1Ab蛋白在欧洲玉米螟BBMV中的结合位点。Bio-Cry1Ie2在欧洲玉米螟BBMV上的竞争结合试验进一步证明,Cry1Ab或者Cry1Fa蛋白不能竞争Bio-Cry1Ie2蛋白与欧洲玉米螟BBMV的结合位点。因此,推测Cry1Ie2蛋白与Cry1Ab、Cry1Fa在欧洲玉米螟体内无交互抗性。这些数据支持cry1Ie2可以作为候选基因与cry1Ab或者cry1F一起用于转基因抗虫玉米,从而更好的防治欧洲玉米螟和亚洲玉米螟害虫,同时降低害虫产生抗性的几率。溶解后的欧洲玉米螟BBMV蛋白混合物经分子筛层析分离到不同的收集管中,分布于Peak1、Peak2、Peak3、Peak4、Peak5、Peak6中。通过斑点杂交分析Bio-Cry1Ie1蛋白及Bio-Cry1Ab蛋白与分子筛纯化后BBMV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显示Bio-Cry1Ie1蛋白和Bio-Cry1Ab蛋白均可以与收集管C8、C9、C10中的BBMV蛋白结合,而收集管C6、C7、C11中的BBMV蛋白只能与Bio-Cry1Ie1结合。由此我们推测在收集管C6、C7、C11中可能包含某种特殊的受体蛋白仅能够被Bio-Cry1Ie1蛋白识别,不能被Bio-Cry1Ab识别,这可能是Cry1Ie1与Cry1Ab蛋白在欧洲玉米螟体内无交互抗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收集管C6、C7、C8、C9、C10、C11中的蛋白进行纯化。纯化的样品进行蛋白质二级质谱分析(LC-MS/MS)。质谱鉴定结果与鳞翅目数据库的比对,共获得14个大小不同的肽段,肽段大小从22kDa到213kDa不等。其中能同时与Cry1Ab和Cry1Ie1结合的蛋白有4种,能同时与Cry1Ab、Cry1Ie1和对照结合的蛋白有2种;仅能与Cry1Ie1结合,不能与Cry1Ab结合的蛋白有6种;仅能与Cry1Ab结合,不能与Cry1Ie结合的蛋白有2种。105kDa的V-ATP酶和69kDa的APN3b仅能与Cry1Ie1蛋白结合,不能与Cry1Ab蛋白结合;但这些肽段是否是Cry1Ie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还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将10个cry1Ia基因在Rosetta(DE3)表达菌株中成功表达,其中cry1Ia20、cry1Ia21、cry1Ia23、cry1Ia25、cry1Ia26、cry1Ia27、cry1Ia28、cry1Ia29能正常的表达81kDa的典型的Cry1I蛋白,同时我们还发现另外一条60kDa的蛋白条带存在,且表达量与81kDa蛋白的表达量相近。而cry1Ia22和cry1Ia24的蛋白表达产物中,仅检测到60kDa的蛋白条带。将60kDa的蛋白条带进行蛋白质一级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属于Cry1Ia蛋白。由此推测60kDa蛋白可能是由81kDa的Cry1Ia蛋白降解产生。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不同Cry1Ia蛋白仅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别,但是活性差异很大。Cry1Ia蛋白氨基酸序列和生物活性对比分析发现,141位的丝氨酸和377位的丝氨酸对Cry1Ia蛋白的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生物活性至关重要,80位的甘氨酸对Cry1Ia蛋白的亚洲玉米螟生物活性至关重要,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并不重要。进化分析显示这10个Cry1Ia基因分化为2个分支,Cry1Ia20、Cry1Ia21、Cry1Ia22Cry1Ia26、Cry1Ia27、Cry1Ia28、Cry1Ia29分为一支,Cry1Ia23、Cry1Ia24、Cry1Ia25分为另外一支,329、376和547位的氨基酸是决定这10个Cry1Ia蛋白分化为2支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MR多期扫描对肝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或临床血清学指标(AFP上升超过400 ng/ml)的148例(肝癌78例,肝转移瘤7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正常生产。CRb基因位于大白菜A3连锁群23.67Mb-23.75Mb的
<正>最近,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指出,近年来,贵州省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制度还不规范,机制还不健全。因此,必须强
城市中的绿地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你正忙忙碌碌穿地梭在城市中的何处,下了班后归心似箭,还是走亲访友时不经意间地路过、周末的午后懒洋洋的散步……骤然呈现在眼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