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与初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两个阶段,他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泰州市海陵区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展开,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却显得越来越突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之初就表现出了对英语学习的反感和倦怠。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已于2001年正式公布。这个课程标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学习过程,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强调能力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等。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遵循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顺利地走过英语教学的过渡地带、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连续性,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去深入探讨和尝试的问题。本研究以英语新课标、多元智能理论、情感过滤说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查阅相关文献为前提,以泰州市海陵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现状及原因:小学英语课所处地位不高;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不同;中小学英语教材衔接不紧;中小学师资素质参差不齐;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不稳;中小学英语评价体系单一等。并且拓展开来,提出解决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的可行性策略:如对比中小学教材发现重复内容;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师资队伍;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关注学生心理,加强情感沟通;实施多元化评价方法等。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大课题,中小学教师应该共同探索,以求得到更多、更好的有效方法,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