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西北寺庄金矿成矿构造分析与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中段矿化构造蚀变带地质填图,勘探线剖面和中段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结合室内岩矿鉴定,阐明矿区构造、蚀变与成矿关系,总结矿区金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元素迁移和富集规律,确定成矿元素组合及其空间分带规律,综合成矿构造、矿体构式及蚀变分带等方面资料的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及认识:   1)焦家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主要有:金矿床沿着断裂带明显呈似等距分布,不同矿区矿体主要产在断裂带下盘,具有分层富集和向南西侧伏的规律。   2)寺庄矿区构造控矿规律主要有:矿区控矿构造型式表现为压扭性断裂构造系统之“X”型断裂,金矿体主要发育于焦家主断裂带下盘次级断裂构造中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质碎裂岩带,垂向上具有分段富集规律和南西侧伏规律,矿区矿体在走向上的优选性为北东-北北东向。   3)矿区构造应力在成矿前表现为北西一南东向挤压,北东一南西向拉伸;成矿期表现为北北西向拉伸;成矿后表现为北西西-南东东挤压。   4)矿区花岗岩蚀变作用过程亦是伴随着金的矿化富集过程,随着蚀变作用的加深,主要成矿元素Au、Ag、As、Cu、Bi、Sn、Mo、Pb、Sb、Hg的含量也随着增加。   5)元素的分布型式显示,Au、Ag、Cu呈显著的多峰分布,分布范围广,离散程度较大,蚀变矿化作用强烈,易于富集成矿。   6)稀土元素含量特征显示,随着蚀变程度的加深,稀土总量逐步降低,轻、重稀土总量也逐步减少,轻、重稀土比值减小,Eu异常降低。   7)元素组合分析表明,Au、Ag、As、Cu、Bi、Sn代表了主要成矿元素的组合;Pb、Zn、Sb代表了后期含金硫化物阶段叠加的成矿元素组合。   8)成矿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应力高值区主要落在焦家主断裂带下盘,最大张应力高值区表现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两个高值带组,其交汇部位形成应力集中区。   9)勘探线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显示,主成矿元素Au、Ag、As、Cu、Bi、Sn高值带向北西倾斜,向下延伸均未封闭,显示金矿化沿倾斜方向仍有较大的延伸。   10)根据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结果,结合原生晕地球化学剖面图,可知矿区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依次为Pb、Zn、Sb、Hg、Mn、Ba、Sr、Rb、M0、As、Au1、Sn、Bi、Ag1、Cu1、Ti、V、Cr、Co、Ni、Au2、Ag2、Cu2。   11)基于成矿构造分析、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寺庄矿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圈定了4个成矿预测区,为今后工程验证的靶区。  
其他文献
浮盖山花岗岩体位于浙江西南部,武夷山北缘,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镜下薄片鉴定、锆石LA-ICP-MS U-Pb测年、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厘定了研究
对不出露地表的隐伏逆断层会诱发强破坏性地震,如何识别和研究这种不造成地表明显变形且不产生明显同震破裂的发震构造是一新的课题和挑战。尝试使用与断层相关褶皱伴生的褶
青东地区位于济阳坳陷和郯庐断裂带的结合部,构造上具备富集油气的条件,而目前对青东地区构造格局及演化过程研究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因此从盆地的几何学、运动
本文针对萨北油田北二西西块葡一组油层聚合物驱结束后,含水快速上升,产油量快速下降的问题,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及聚驱后水驱开发方案研究,探索聚驱后经济有效的水驱开发技术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查明大庆齐家-古龙凹陷高台子、扶余油层沉积相特征、油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探索储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论文在储层预测数据体基础上,依据测
广东凡口铅锌矿是中国著名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由于其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一直为中外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的极大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与科研工作,总结凡
本文以东营凹陷盐家地区盐22块古近系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其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岩心的详细观察描述将研究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