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阿房宫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宫殿之一。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开始修建,史书记载并未建成。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又在惠文王的基础上继续修建阿房宫,准备作为自己处理政事的朝宫,可惜一直到秦朝灭亡阿房宫仍旧没有竣工。阿房宫虽然是个“半拉子”工程,但是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当做秦朝劳民伤财的证据。此外,由于阿房宫宏大的规模和巧妙的布局结构在史书中多处都有记载,所以它对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阿房宫遗址早在建国初期就被国家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至今在遗址范围内到处可见夯土遗迹。由于阿房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地位重要,所以关于秦阿房宫的命名、含义及读音等问题一直都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同时,对于阿房宫的始建时间,最终建成与否等问题也始终存在争议。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得到大量的一手资料,对阿房宫的规模以及传统上认为的项羽火烧阿房宫等问题都给出了新的结论,在史学界乃至整个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对这些新说法提出了异议。本文分析了前人对于阿房宫诸问题的观点,结合考古资料,我认为阿房宫得名于宫殿所在地的名字,读作‘’e pang gong",阿房宫建筑群包括其周围的附属建筑,前殿也有秦朝建筑物存在过,秦末阿房宫毁于项羽之手,汉朝修葺投入使用,一直到北宋时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