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为了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一直实行着“以减税为主”的税收政策,而20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正式提出了“结构性减税”的概念,拉开了我国“有增有减,以减为主”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序幕。也正是在2008年,四川省刚刚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作为一个在灾难中挺起的城市,四川省的经济在“全国支援、自己努力”的情况下仍旧发展迅猛,其GDP增长率更是在2010年达到了四川省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5.1%;同时,四川省的地方税收规模也迅速增长,在2013年达到了2103.51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37.24%。本文将国家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与四川省的经济增长相联系,通过界定四川省的主体税种,研究结构性减税对四川省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尝试以这些主体税种的税收结构为出发点,以期得到增值税税收比重、营业税税收比重、企业所得税税收比重、个人所得税税收比重等具体税种的税收结构在结构性减税政策下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进而为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四川省的地方税制改革提供一点儿思路和参考。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单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结构性减税的基本理论分析,主要从结构性减税的内涵出发,随后又介绍了结构性减税、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与其核算指标,然后又详细介绍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结构性减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原理。第三部分是四川省经济增长现状与结构性减税实施的效应分析,该部分首先分析了四川省经济增长现状,比较分析了四川省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状况、四川省宏观税负与全国宏观税负差异,并对四川省的税收结构粗略地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其次,该部分在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从具体税种的税收结构入手,分析了2009年以来改革的有关税种在四川省的具体实施效应。第四部分是四川省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这部分主要针对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以来,不同税种的税收结构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五部分是建议和措施,主要针对上述问题,以不同税种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依据,提出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建议和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