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的三副面相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_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借用存在主义的相关概念观照《故事新编》,挖掘《故事新编》突出的三副面相,试图为《故事新编》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解读。
  世相批判是《故事新编》的第一副面相,其中又可分为两个部分:文化批判和现实批判。文化批判表现为《故事新编》中对儒道文化的批判和对墨家优秀品质的欣赏,现实批判则表现为《故事新编》中对社会乱相和个人遭遇的批判。文化和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暗含了鲁迅的绝望。
  存在之思是《故事新编》的第二副面相,它关注在世相批判中无法囊括的对人的存在的关注,表现为《故事新编》中关乎中国式虚无的描写和思考,体现了鲁迅对自我意识和信仰精神的重视。
  主体求索是《故事新编》的第三副面相。《故事新编》包容了鲁迅生命不同时期的求索历程。早期的《补天》体现了鲁迅的生命构想和立人之思,《奔月》展示了鲁迅黑暗中的勇者形象,《铸剑》指示了鲁迅抛弃旧我的决绝,《非攻》和《理水》显示了鲁迅对中国脊梁的期待和自我期许,《采薇》《起死》则展现了鲁迅广阔的生命思考。《故事新编》中后期出现的乞者形象,是鲁迅作品里乞者形象链的一环,提示了鲁迅求索旅程的去向和主体建构的结果。
  这三个面相在《故事新编》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故事新编》的寓言精神,也形成了《故事新编》的矛盾和复杂。总的来说,世相批判面相作为文本的基础元素是承担存在面相和主体求索面相的强大支柱,存在面相连接起了世相批判面相和主体求索面相,而主体求索面相则成为《故事新编》行动的骨骼。
其他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与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高校师生典型案例是从不同知识背景、人生阅历和认知水平的大学师生实际生活中选取的案例,它集中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成长诉求。因此,将高校师生典型作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素材,可以使教学更贴近于学生,从而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选取什么样的案例以及如何将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This research thesis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energy landscape,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Arab Uprisings for oil and global oil market.Not only are oil prices cyclical, but the geopolitics o
学位
《四声篇海》是金代韩孝彦、韩道昭父子编撰而成的一部大型字书,由于其收字巨多,后世大型字书编纂,大多参考与援引过。《篇海》系字书是指以《四声篇海》为基础,在体例、收字、释义等方面有继承和发展的一系列字书,包括《四声篇海》《详校篇海》《篇海类编》《海篇直音》等。我们在翻检《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时发现其形、音、义中多有引用《篇海》系书,但引文中有不同程度的讹误。这种讹误当分为两种:其一,《汉语大字典》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经历了思想解放的狂欢,也遭遇了后现代主义的虚无。很多人从忌讳谈论死亡到热衷讨论死亡,以至于神圣化“诗人之死”。再到如今,我们忽视甚至躲避人生价值意义的追问。在经济全球化、追求利益化、阅读碎片化的时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崛起的诗人,有的早已离世,有的也已搁笔。但曾于20世纪80年代以长诗《诺日朗》轰动诗坛的杨炼,30多年来却笔耕不辍,如今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虽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