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HNV病毒蛋白与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的互作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tiedaoxue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凡纳滨对虾肠道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经电子拼接和序列比对分析获得了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Peritrophin)全长序列,该基因包含一个长度为828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编码27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约30.782 kDa。进一步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斑节对虾的相似性77.3%,与短沟对虾的相似性为76.1%,与中国对虾的相似性为72.2%,与墨吉对虾的相似性为62.3%。根据比对结果选取一段保守的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L.vannamei Peritrophin, LvPT)序列进行后续蛋白功能研究,LvPT序列长为687bp,编码22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约25.829kDa。根据IHHNV福建株(GenBank NC002190.2)的序列,设计开放阅读框CP、NS1和NS2的融合表达载体引物,并构建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CP、pGBKT7-NS1、pGBKT7-NS2和pGADT7-LvPT;酵母穿梭质粒经DDO/X/A检测无自激活现象后用于蛋白互作研究。将重组菌株Y2HGold (pGBKT7-CP, pGBKT7-NS1, pGBKT7-NS2)分别和重组菌株Y187 (pGADT7-LvPT)融合mating,经DDO/X/A初步筛选发现均有相互作用,经QDO/X/A筛选发现pGBKT7-CP和pGADT7-LvPT, pGBKT7-NS1和pGADT7-LvPT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而pGBKT7-NS2和pGADT7-LvPT之间的作用较弱,怀疑其为假阳性。由此可见,LvPT蛋白与IHHNV病毒间产生相互作用,而且有可能直接影响病毒侵袭机体的过程。此外,我们采用RNAi的方法,体外合成dsLvPT后,进行体内注射干扰LvPT基因的表达,研究IHHNV病毒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复制是否受到抑制。结果表明,注射dsLvPT后,LvPT表达下调,IHHNV病毒的相对拷贝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进一步说明LvPT与IHHNV病毒感染凡纳滨对虾的机制有关。此外,我们通过western-blot检测发现LvPT可以在High-Five昆虫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LvPT与IHHNV病毒编码的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建立了合浦珠母贝家系10个,比较了10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壳宽系数等指标,研究了合浦珠母贝在各个月份的生长情况;比较了合浦珠母贝家系的4种免疫酶活性及3种消化酶活性的大小;
本文研究了强力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简称A.h)的体外PK-PD模型和半体内PK-PD模型。主要有以下四个内容:1.测定普通肉汤培养基和血清中强力霉素对A.h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使用微量稀释法测得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强力霉素对A.h的MIC为2.0μg/mL, MBC为8.0μg/mL, MBC/MIC比值为4。血清中强力霉素对此株A.h的MIC血清为2.0μg/mL。说明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分布于中国南部海域,印度洋及西部热带海域,属高档鱼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本文对豹纹鳃棘鲈仔鱼孵化、存活、生长的适宜条件,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