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软件促使社会网络“进化”的机制——社会性软件的自组织和自动聚类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末网络泡沫中,众网络公司纷纷倒闭,而社会性软件(SocialNetwork Software,SNS)却在这种大背景下横空出世,突出重围,掀起了一股热浪,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工具。由此,人与人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社会联系,通过社会性软件的独特机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方便快捷的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战友”,与其共享资源,由此达到了更加高效和便捷的联系、沟通和资源共享。不仅应用和实践方面,对于社会性软件的讨论和研究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焦点。  目前国内外对社会性软件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社会性软件的释义和意义;(2)社会性软件的内部演化机制和应用。  但是,由于社会性软件这一概念刚刚出现不久,到目前为止,在众说纷纭中,尚没有给社会性软件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和总结,人们对于其涌现形成高协作性的社会网络,从而实现高效交流共享的机制也并没有认识清楚,也没有发现量化角度的研究公开发表。而这些问题的模糊不清限制了人们对社会性软件的认识和理解,妨碍了社会性软件的研究和表述,对社会性软件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形成了制约。  本文的贡献就在于,在众家之言的基础上,对社会性软件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内部演化机制提出了见解,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和阐述,能给社会性软件一个清晰的界定。  本文的观点就是:社会性软件是一种提供网络服务的开放性平台,主体(用户)在使用其功能的过程中,其自发行为或主动与其他主体链接聚集形成社会网络,或触及(遵循)系统内部某种自动聚集分类规则,使用户和信息资源自动分类聚集,自底向上地涌现形成社会网络群体,从而促进了用户间达成社会性协作。  社会性软件从功能上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让用户自主组织群体的软件,例如Friendster和blog,通过强/弱链接建立社会网络。  个人内容的出版和聚合,例如豆瓣(douban.com)和Wiki。  对应于以上两个功能,认为社会性软件可以被分为显性社会性软件、隐性社会性软件。两种社会性软件体现和促进社会关系和协作形成的方式不同,内在的演化机制也有所不同:  显性社会性软件在功能上是直接促进某种程度人际互联关系的构建和发展,直接关注社会网络关系的发展与维护、朋友之间进行人脉关系的资源分享等,具有明显的社群性质。  隐性社会性软件则是在完成软件某种功能的过程中促进了群体间的默契与协作,通过用户改变信息的内容或组织形式的集体行为,使信息资源涌现出新的内容或更高级的信息秩序,具有明显的集体协作特征。  在感性认识社会性软件的基础上,我们在第三章给出了完备的理论分析。虽然目前有基于理论的对社会性软件内部机制的讨论,但是都还处于表层,没有一个系统化,完备化的阐述。复杂系统理论中的自组织和涌现理论以及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是发展很成熟的理论,本文分别结合两个理论对社会性软件促使社会网络关系涌现“进化”的特殊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判定。尤其对于网络沟通中可能出现的涌现“退化”问题,结合社会性软件的特征和机制进行分析,给出了其促进社会网络“进化”的结论。  最后,为了用量化的方式进一步说明社会性软件促进社会网络进化的机制,采用了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并验证。设计了策略算法,并基于多主体建模理论,采用计算机建模的方法(这里选用的是Swarm多主体建模平台),对社会性软件的自组织和自动聚类机制进行了模拟,并与传统的网络信息检索策略效率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比较,证明了社会性软件的自组织和自动聚类机制涌现形成的社会网络,达成了用户资源的高度共享和协作,从而实现了高效的信息资源搜索效率。  本文采用从宏观阐述,到理论分析,再到实验验证的三步走的研究方法,逐层深入的对社会性软件的特征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对人们认识社会性软件和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有源PFC技术具有功率因数(PF)高、功率密度高和总谐波含量(THD)小等优点,在工业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有源PFC变换器存在输入电流过零畸变的缺陷,并且随着输入频率的升高而越来越严重。未来航空电网将采用360~800Hz供电频率,这对有源PFC变换器在航空上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挑战。本文的工作就是研究输入电流过零畸变的原因,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对Boost PFC变换器进行了建模,
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风电装机容量也越来越大,而风电场与负荷中心相距甚远,风电场若要安全、可靠、高效和经济性联网,其联网技术尤为重要。对于远距离输电联网,交流输电以及传统直流输电都需要添置无功补偿设备,而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技术却可以提供无功支持,所以更适用风电场联网。论文重点对面向风电场联网的VSC-HVDC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论文以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作为风电场,研究了永磁
这篇文章第1部分介绍了物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相应的配套物流软件的发展概况。利用面向对象的分析(OOA)和设计(OOD)这一理论基础具体分析某物流公司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软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Direct Torque Control,DTC)是一种新的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流调速领域。它是直接以异步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作为控制量,借助于空间矢量的分析方式。对定
本文对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多层神经网络BP算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指出,传统的BP算法本质上是一种梯度下降算法,因而不可避免的具有以下缺陷: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误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和供电部门关注的问题。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九区图”电压无功控制策略,因为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和控制策略的矛盾,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电压无功调节特性,不仅要从控制策略上着手,还要从电压无功调节装置上着手。寻找一种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具有响应时间短、产生谐波含
学位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自主体网络的分布式控制理论在集群、队形控制、分布式计算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作为控制论与通信理论的交叉热点问题体现
随着Internet的蓬勃发展,社会的正常运行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保证网络的安全也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各种攻击事件与入侵技术、手法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如何有效
相比单一的模块,ISOS(输入串联、输出串联)模块化电源可靠性和电压等级较高,适用于双级式V2G (Vehicle-to-grid)系统。然而在能量双向流动的场合,模块化电源需要很多输入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