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生活现在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共识。碳排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仅是自然科学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外交问题,更是经济发展问题。2003年英国政府就发表了名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其主旨是通过政府扶持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节约能源技术、高效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向节约、高效、保护的方向发展。虽然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减少碳排放就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生产成本。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如何进行节能减排、明确各个国家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应承担的义务,已逐渐成为政治问题。因此,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个人碳消费行为,研究政府治理个人碳消费的方法与政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碳消费和碳排放,并站在政府的角度找到既能减少碳排放又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方法,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他们大多从碳排放对全球生态的破坏、控制重点行业或企业排污、征收环境税、国际间碳排放权交易等宏观层面入手,论述碳排放对社会经济的负外部性,然后据此制定相关的政策。这样的研究以整个经济社会为着眼点,很难找到个人碳消费的源动力、影响因素,也不能准确揭示个人碳消费的基本特征。本文采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个人碳消费效用模型,分析碳消费外部性存在的原因、方式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可选择的政府治理的几种方法和相应的政策实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最终消费碳排放的基本特征。各种渠道的碳排放最后都凝结在商品中,人们在消费商品时将该商品从生产的每一环节的碳排放转嫁到了自己头上,因此,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最后总能消费的形式体现出来。本文首先分析二氧化碳这种公共物品的性质,确定了个人终端碳消费为研究对象,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碳排放的影响。2.建立个人碳消费模型,分析个人碳消费效用。考虑到使用化石能源是造成过度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在分析个人碳消费效用时,依据可分性原理将消费品分为高碳能源、低碳能源和日常生活用品三类,建立了标准个人碳消费模型。在标准模型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个人的过度消费会对企业生产和其他消费者造成负外部性。3.分析碳消费排放对个人及社会福利的影响。过度的碳消费排放会使生产的边际成本上升,如果企业的这种负外部性能够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得到补偿,那么这种负外部性就会转稼给消费者,本文继而探讨商品价格变化对个人及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对消费者个人福利的影响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和希克斯补偿来表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比较复杂,理论界对社会福利的度量争论不一。本文建立二人模型分析价格变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仿真。4.研究个人碳消费外部性的经济治理。碳消费外部性的经济治理主要分析两种手段:碳排放权和碳税。科斯定理表明,无论碳消费排放权初始界定给哪一方,在产权明晰、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碳排放的初始分配一直是国际气候谈判的焦点。本文提出以“人均碳消费累积排放”为原则,对一国或地区的碳排放权进行分配。究其消费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另外一种有效方法是征收碳排放税,文中对碳税的福利影响做了深入探讨,并对两种治理方法的可操作性、福利损失等方面作以比较和总结。5.对碳消费行为的进一步探讨。建立低碳经济社会,不仅需要政府的经济治理手段,还要分析其他因素对碳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对新古典的需求理论进行拓展,分析了习惯养成、生态价值观对碳消费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社会治理手段:改变不良消费习惯和建立生态价值观,据此制定政府引导低碳消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