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他",小至"行为",大到"主义",自其首次被孔德提出,愈挫愈勇。"挫",在于"自利"的繁盛发展:无论是西方哲学层面对于人类本性的公认判断,还是针对现实问题的成套理论与研究方法,"自利"作为基本前提,并不被人过多探讨。由此看似反义的"利他"逐渐被边缘化。"勇"则在于常有如Darwin等的权威学者意识到利他的潜能,紧随其后各路学者纷纷投身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此类行为的根本动机、发展趋势、行为效率三点。可惜鲜有理论正视利他地位,将利他工具化的处理没能给纯粹利他原因及生存优势牢固的理论支撑;同时各说其理的理论之间常陷入争论,始终没有一个整合升华的理论解决理论不相容的问题。上述利他研究不足导致的利他误解也会造成企业管理中丧失利他效率等实际问题。针对上述研究缝隙,本文首先通过统合模型的建立对前人文献梳理,利用加入外生"情境"的索伯三因素阶段理论找到利他动因核心链条并基于动因推导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最终将本文改良后的源于叶航的利他经济模型应用于企业利他效率的探讨,探究企业卓越与利他数量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利他"是人类基本需求,有基因和文化的支撑,其与"自利"地位同等,将其仅作为"自利"手段之一是草率的;其次,有些纯粹为了他人的行为,不仅不能看作"不理性",更有属于"潜意识利他"的深刻含义,其结果往往在更高的层次上具有最高的效率;其三,种类繁多的利他行为背后有一条清晰的因果链,加入情境因素后可准确对应统合模型中不同类别利他。进化机制、内化机制、情境三者交互作用:进化机制决定"利他行为池",内化机制决定具体行为选择,情境则决定选择的程度;最后,"利他剩余"是企业卓越与利他数量强关系的关键点,利他数量与企业卓越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尝试对管理和企业本质进行重新认识。企业不是监工装置,是帮助人更好实现利他的装置;有效的管理可以获得更大的利他剩余;真正的卓越企业是稳定的,并不过多受到外生变量的干扰。由此本文提出基于利他的管理制度设计和长寿企业的利他视角解读的期待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