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深化,汇率波动对经济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全面推动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进程。央行行长易纲在2019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要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发挥汇率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因此,在当前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资本管制有效性显著降低、世界贸易纠纷不断等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索更新、更有效、更加市场化的汇率波动管理工具,有关托宾税的研究和讨论也逐渐兴起。本文的思路主要为:从托宾税产生原因及发展历程出发,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实践经验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托宾税实施后对汇率波动的动态影响。同时,基于人民币汇率数据,从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两个市场视角,对托宾税和汇率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分析托宾税政策的有效性,并对我国托宾税政策选择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为:首先,本文对托宾税产生背景、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文献做了介绍,梳理了境外有关托宾税的一些实践,从实践内容、实施初步效果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本文介绍了我国逐步开放的外汇市场环境,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出现和发展现状以及外汇市场机制和开放程度的变化对央行汇率波动管理决策行为的影响。其次,本文将噪声交易者纳入一个新的凯恩斯模型,即一个不完全市场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模型包括家庭、外汇交易商、政府、中央银行等四个部门,在这个DSGE模型中,本文研究了实施托宾税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DSGE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得到,代表外汇市场稳定性的指标——名义汇率波动在外汇交易风险、技术和利率冲击下表现各异,托宾税能够在稳定汇率发挥正向作用。同时,实施托宾税政策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变得更加重要。再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托宾税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新的DSGE模型,继续研究托宾税与外汇市场投机交易规模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交易规模作为托宾税实施的代理变量,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分别就在岸人民币汇率(USD/CNY)和离岸人民币汇率(USD/CNH)交易规模对汇率波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托宾税政策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在岸外汇市场下,托宾税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暂时还不具备实施托宾税政策的市场条件;在离岸外汇市场下,交易规模激增的“投机主导”时期,交易规模和波动率的相关性显著增加,并兼具非对称与非线性特点,托宾税成为减少汇率波动的有效手段。同时,托宾税稳定汇率的作用也具有明显的短期性。最后,本文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结果,针对中国所面临的国外和国内实际,从托宾税具体应用、征收机制、税率设计和市场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在文中,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借鉴国外现有文献的研究方法,将托宾税的思想纳入DSGE模型中,研究实施托宾税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二是将托宾税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使用人民币汇率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特别是离岸数据实证中运用的非线性方法(STR),解决了在我国尚未实施托宾税情况下如何对托宾税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的难题,填补了国内托宾税政策实证计量方面的研究空白。三是在分析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基础上分别从在岸人民币汇率(USD/CNY)和离岸人民币汇率(USD/CNH)两个视角来研究托宾税有效性,摆脱了目前缺乏能够反映市场化行为的人民币汇率数据的制约,拓展了国内现有托宾税理论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