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坚守合作共赢理念,鼓励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OFDI)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为此,众多学者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展开探讨,其中汇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是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传统的汇率变动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框架通常仅仅考虑了两个国家各自的因素,普遍忽略周边第三国的影响。然而,东道国数量的增加使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国际关系日渐复杂,第三国效应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因此,本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以及第三国效应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汇率和第三国效应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文献,并讨论了汇率、第三国效应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机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将第三国效应引入到传统汇率影响对外直接的研究框架中,构建了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考虑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本文选用国际面板数据和“一带一路”国家面板数据研究人民币汇率以及第三国效应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实证研究发现:(1)汇率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影响表现为人民币升值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贬值会抑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第三国OFDI效应。具体而言,中国对某一特定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会促进中国对该国周边国家的投资,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而非“零和博弈”。(3)人民币升值推动中国在第三国开展投资,又由于存在互补的第三国OFDI效应,第三国投资增加进一步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具有正反馈效应。(4)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替代效应,第三国汇率效应表现为显著负影响。(5)通过对比引入第三国效应前后的实证回归结果发现,传统方法研究汇率对影响夸大了汇率的影响。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与国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并且第三国效应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大。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