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了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关注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有文献表明,分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模式通常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分层教学多是以校级分层走班、快慢班的形式开展。而隐性分层教学主要是在班内开展。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分层结果不公开,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笔者任教学校为C市X中学,属于城镇中学。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来自城市和农村。班级中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知识水平的差异很大。因此笔者试图以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化学教学中采用隐性分层教学,不断改进,并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影响,期望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提供新思路。本论文研究的问题如下:(1)如何构建化学教学隐性分层的理论框架?(2)中学化学隐性分层教学实施的关键策略有哪些?(3)普通中学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是否提升学生成绩、转变学习态度(4)普通中学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克服?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国内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现状做了梳理。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解释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分层教学和隐性分层教学的概念;从差异教学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中找到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强有力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高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说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的五大原则、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第四部分是本实验的结果数据与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实施前后两次期末考试成绩和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实验班级在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后,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自信心的变化。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实施一学期的隐性教学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中学化学隐性分层教学实施需要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活动分层、学生练习分层和评价分层五个方面开展。2、隐性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缩小学习分化现象,提升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信心。3、隐性分层教学活动应具有灵活性,防止暴露学生分层信息。4、教师在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时可形成共同体,以分散庞大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