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幼儿与小学生在其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阶段性差异,因而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实施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小学属于义务教育,幼儿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阶段,这致使小学生的学习与幼儿的学习存在本质性差异。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教学活动进行,其学习活动主要是倾向于直接经验的学习,是一种全面和谐的启蒙教育,而儿童进入小学之后,上课成为其学习的主要途径,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还需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基于两个阶段的教育与学习差异,导致部分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后可能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直接影响其在小学的学习与生活质量。小学一年级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起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儿童是否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是否积极愉快适应学校的学习要求,这对儿童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本研究以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元认知理论与幼小衔接断层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重庆市A小学一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该校一年级学生家长和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个性因素、听课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六个维度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状况良好,尤其是在家庭环境、听课方法和学校环境这三方面状况相对较好,但是,仍有25.9%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存在明显问题,20.9%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问题等。据此,本文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并分别从幼儿园、小学和家庭层面以及三方互动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幼儿园应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重视大班幼儿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应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应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学习适应能力提高;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为其提供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知欲;同时,家庭与幼儿园、小学进行双向合作,以实现衔接三方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