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抚育措施对云勇生态风景林生态效益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风景林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封山育林的时间长,导致林分密度大、种间竞争激烈、林地内透光效果差、林木个体生长发育差异较大和影响开花等问题,使生态风景林的生态效益不良。为此,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云勇生态养护中心的生态风景林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2月分别采用疏伐修枝、疏伐施肥和疏伐措施对生态风景林的红花区和香花区进行抚育。以研究各抚育措施对生态风景林的林木生长、林下植物多样性、枯落物持水特性和养分、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抚育措施进行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从而为生态风景林的合理管理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抚育促进了红花区和香花区主要树种的胸径和树高增大。同时也提高了林下植物多样性,红花区3(疏伐施肥)和香花区3(疏伐施肥)的林下植物数量均保持稳定或增加,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上升。抚育后的红花区3(疏伐施肥)和香花区3(疏伐施肥)的草本和灌木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Jsw和均匀度指数Jsi均高于对照。2.抚育有利于改善枯落物的持水特性(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和养分,其中红花区3(疏伐施肥)和香花区4(疏伐)的改善效果明显。抚育后的红花区2(疏伐修枝)和香花区3(疏伐施肥)的持水特性效果优于其它区。3.抚育总体改善了红花区和香花区的土壤物理性质,其中红花区4(疏伐)的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果显著。抚育后的红花区4(疏伐)和香花区2(疏伐修枝)的土壤物理性质优于其它区。抚育使红花区2(疏伐修枝)和香花区3(疏伐施肥)的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增加。抚育后的香花区3(疏伐施肥)的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其它香花区。抚育使红花区和香花区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下降。红花区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上升,而香花区则变化各异。抚育后的香花区3(疏伐施肥)的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红花区3(疏伐施肥)的土壤酶活性基本最低。4.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红花区的土壤酸性磷酸酶与全氮呈显著相关,与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脲酶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香花区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均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风景林的不同抚育措施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疏伐施肥措施对提高生态风景林的生态效益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姜花属(Hedychium)是姜科(Zingib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约50种,其中我国约30种。属内植物种类繁多、色彩丰富、香气浓郁,主要应用在园林观赏和观赏切花。目前的市场品种绝大部分为二倍体品种,存在花香与花色不能兼顾、瓶插寿命短、抗性较差等缺点。本研究以市场二倍体品种白姜花(H.coronarium,2n=2x=34)、金姜花(H.‘Jin’,2n=2x=34)和野生四倍体
学位
城市居民健康与社区建成环境具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在亚热带湿热地区高密度城市中,常年高温高湿的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探讨社区尺度下室外建成环境中的环境因子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本文在广州以四个社区为例开展了调研。研究抽取广州四个季节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天,对四个社区内样点的多个环境因子进行实测。使用SF-36量表对四个社区的居民开展了为期一年、多季度的随机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学位
新型城镇化时期我国城市正由存量更新为主的集约高效内涵式城市更新”发展方式转变。2015年住建部提出大力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是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伴随着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迁,街巷空间格局出现演变,并且大量原住居民迁移,使得一些承担记忆的载体快速消失,部分地区忽视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历史文化如何与现代生活融合,从而导致
学位
放眼全球,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加速,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恶化。探究如何可持续解决环境问题、如何与自然融洽相处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教育通过让被受教育者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引起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进而自发的解决环境问题,是一种为教育者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保护环境行为的动力支持的教育。高校校园是未来国家建设者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影响学生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
学位
报纸
东莞水乡地区承载着岭南水乡文明,是水乡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东莞水乡地区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业优势,也荟萃了大量岭南水乡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随着东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落没有发挥出本底资源优势,甚至在城镇进程中遭到改造和摧毁。水乡格局的破坏、农业优势的丧失、历史文化资源的没落使乡村没能发挥出地方资源特色,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东莞水乡地区乡村保护对策的提出
学位
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居环境中硬质环境比例越来越高,在现有人口规模环境下难以大幅度地增加绿化面积。城市建设的重点也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城镇化的发展和生态园林建设需要新的出路。如何提升建成环境的空间品质、优化微空间绿化环境将成为重要问题。已有学者研究的附生型生态混凝土和模块化设计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本论文基于对广州地区不同建成环境的调研,通过分析生态模块(以附生型生态混凝土为主
学位
报纸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先进技术全球化倾向的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城市公园正蓬勃发展,景亭作为公园中最为常见、活跃的园林建筑不断增建。这给亭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传统传承和现代创新的挑战。在现代公园景亭的建设中,出现了景亭造型形象与环境不符、缺乏地域特色、同质化严重等现象,究其根源,是对地域园林建筑特色的认知不足和创新设计思想的缺失。岭南地区由于地理区位优势,始终得风气之先,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位
报纸